宝马S55,六缸机皇的巅峰,高性能涡轮时代的绝唱

在今天这个汽车圈里,大家聊得最多的可能就是电动车了,什么续航多少公里、零百加速两三秒、车里有多少块大屏幕。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回头再去聊一款已经停产的汽油发动机,好像有点不合时宜。

但事实是,直到现在,只要提到宝马那台代号叫S55的发动机,依然能让无数车迷津津乐道,甚至有些人会觉得,那是一个时代的绝唱。

宝马S55,六缸机皇的巅峰,高性能涡轮时代的绝唱-有驾

这就让人有点好奇了,一款几年前的发动机,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大家在电动车都快普及的今天,还对它念念不忘?

要说清楚S55,咱们得先看看它的“出身”。

在它诞生之前,宝马M部门,也就是宝马专门造高性能车的那个部门,其实心里挺矛盾的。

他们之前有一款叫N54的发动机,名气很大,用的也是直列六缸加双涡轮增压,潜力非常足,很多喜欢玩改装车的人特别喜欢它,稍微改改就能弄出非常吓人的马力。

但是,这款发动机有个大毛病,就是不太稳定,小毛病比较多,比如漏油、高压油泵容易坏等等,用起来总让人提心吊胆。

对于宝马M这种顶着“高性能”光环的品牌来说,光快不行,还得可靠,总不能让车主天天往修理厂跑吧。

所以,当他们决定开发新一代M3和M4的心脏时,目标就非常明确了:要造一台既有N54那样巨大潜力,又要像“老黄牛”一样皮实耐用的发动机。

S55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宝马的工程师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说是不惜血本。

他们首先从发动机最核心的部件——曲轴下手了。

曲轴是发动机里带动活塞运动的主轴,它的重量和强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耐用性。

S55用的是锻造工艺的曲轴,简单理解,就是把一块高强度钢材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捶打,把里面的杂质和气泡都排出去,密度变得非常高,又轻又结实。

相比之前N54用的铸造曲轴,S55的这根锻造曲轴重量轻了差不多三成。

宝马S55,六缸机皇的巅峰,高性能涡轮时代的绝唱-有驾

这轻出来的重量,让发动机转速提升得特别快,你一脚油门下去,动力响应几乎没有延迟,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的想法直接传递到了轮子上。

同时,活塞这些来回运动的部件也做了轻量化处理。

整个发动机的“内功”变得异常深厚,原厂状态下就能承受很高的爆发力,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前辈N54那种“体弱多病”的问题,让车主终于可以放心地享受驾驶乐趣。

如果说硬件上的强化是让S55有了个好身板,那它搭载的一些“黑科技”就是给它装上了聪明的“大脑”。

这里面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用在后来最强版本M4 GTS上的那套“水喷射系统”。

第一次听说往发动机里喷水,大部分人的反应肯定是“疯了吧?这不就熄火了吗?”。

但宝马的工程师就真的这么干了,而且效果出奇地好。

它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用一个高压泵,把纯净水雾化成非常细的水雾,喷到发动机的进气道里。

滚烫的进气道瞬间让这些水雾蒸发,这个过程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就像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觉凉快一样。

根据官方数据,这套系统能让进气温度降低二十多度。

温度降下来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太大了。

空气温度越低,密度就越大,同样的空间里就能塞进更多的氧气。

宝马S55,六缸机皇的巅峰,高性能涡轮时代的绝唱-有驾

发动机燃烧靠的就是燃料和氧气,氧气多了,燃烧就更充分,爆发出来的能量自然就更强。

而且,降低进气温度还能有效防止发动机在高负荷下产生一种叫“爆震”的异常燃烧,这对发动机是致命的。

有了这套系统,工程师就能更大胆地调高涡轮的压力,把发动机的性能压榨到极限。

除了这个“物理外挂”,S55还整合了宝马看家的气门管理技术,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Valvetronic和VANOS。

这套系统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发动机气门的开启时机和开启大小。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专业的呼吸教练,在指导发动机如何“呼吸”。

当你在市区里慢悠悠地开,它就让发动机“小口喘气”,这样既平顺又省油;可一旦你把油门踩到底,它会立刻让发动机“张大嘴巴深呼吸”,瞬间吸入大量空气,让那四百多匹马力、六百牛·米的强大动力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正是这些技术的结合,才让S55成为了一台既能在赛道上疯狂输出,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温柔平顺的全能选手。

当然,光说技术多厉害没用,得有实打实的战绩才行。

S55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搭载它的M4 GTS在德国著名的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跑出了7分28秒的圈速。

在2015年,这个成绩足以让很多价格贵上好几倍的超级跑车都感到汗颜。

一台基于普通家用轿车平台打造的性能车,能做到这一点,发动机绝对是头号功臣。

为了能让车子在赛道上表现得更好,S55还用了很多赛车化的设计。

宝马S55,六缸机皇的巅峰,高性能涡轮时代的绝唱-有驾

比如,它的缸体是全铝合金的,比传统的铸铁缸体轻了很多,这让车头的重量减轻,车子开起来感觉更灵活,转向也更精准。

还有一个特别专业的设计叫“干式油底壳”,普通车在高速过弯时,强大的离心力会让机油都甩到一边,机油泵可能会吸不到油,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而损坏。

而干式油底壳就像是给发动机外挂了一个“油壶”,不管车子怎么飞驰,都能保证发动机随时有充足的机油润滑。

这些细节上的极致追求,最终成就了那个惊人的圈速记录。

不过,再传奇的英雄也有落幕的时候。

S55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它最大的“遗憾”可能就在于改装潜力上。

为了追求原厂的极致耐用性,它的缸体结构设计得非常坚固,但这反而限制了那些喜欢深度改装、追求更大马力的玩家。

当技术更新、设计更先进的S58发动机出现后,S55的使命也宣告结束。

这就像手机更新换代一样,新产品总会在性能和效率上超越老产品,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规律。

如今,我们再回头看S55这款发动机,它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款高性能机器那么简单了。

在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飞速转型的今天,尤其是在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智能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人们对一辆好车的评判标准,也从过去的发动机轰鸣声、换挡平顺性,变成了现在的续航里程、智能驾驶辅助和车机交互体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S55更像是一个燃油车黄金时代的辉煌注脚。

它代表了传统内燃机在涡轮增压技术浪潮下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峰,代表着一种对纯粹机械性能和驾驶乐趣的执着追求。

虽然它的轰鸣声正在被电流的“嘶嘶”声所取代,但它所创造的辉煌,以及它背后所体现的那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回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