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特斯拉车主在折腾他那台Model Y的时候,偶然刷到了最新固件里的隐藏菜单,发现了个代号叫E41的神秘车型信息。说实话,一开始看到,我还以为是哪个新功能,结果仔细一翻,车内外配置被砍得跟夏天卖的剥皮辣椒一样,扎扎实实缩水。
比如天窗,Model Y原来几乎成了标配的是全景玻璃天幕,光进光都带氛围感。新车直接把玻璃换成了玻璃纤维顶,我脑子里蹦出廉价版大棚这个词。氛围灯也没了,后排屏幕压根别想了,座椅调节从多向降到了唯一一个方向,扬声器数量估计不到一半——我没细数,样本太少,体感这么告诉我。
外观也不说了,前后保险杠设计新,取消了贯穿式灯带,乍一看有点泥塑感。倒车影像那块摄像头居然没加热功能,这就尴尬了,冬天深圳可能没事,东北的朋友得小心了。电动折叠后视镜被裁掉,迎宾投射灯也成了想都别想的奢侈。
还有一个细节挺值得说,海外市场还会砍掉胎压监测功能。这事儿让我想起我跟一个修车大叔聊天,他说过:胎压没仪表,别割自己路啊。不过中国法规硬性规定,肯定不会少这配置,机械一定还在,这点车企没得商量。
悬挂系统的简化、取消可调悬挂,再加上轮毂直接标配到18寸基础款,这些组合拳砍得很明显。说实话,我翻了翻之前笔记,感觉这车基本就丢掉了Model Y原本那个高级感和科技感。
电池容量方面,我心里有点悬。毕竟降低电池容量,对整车续航影响不小,难怪有人质疑这样减电池还有啥看头?可能是为了成本压得更低吧,但一想到续航打折扣,反而没吸引力了。没细想过,但我猜这车大概率用的是体积更小、能量密度略低的电池包,毕竟成本和供应链压力摆着。
说到供应链,特斯拉能操控这么细节的变化,挺像是在给竞争对手打一招人性牌。你看,国内那些想杀死特斯拉的厂商,看了这波动作,估计心里又急了:特斯拉真敢玩廉价牌,直接碾压纯电市场?
价格猜测方面,我从朋友那位特斯拉销售那里听到的数字区间,15万人民币是个极限了,再低出点,大概就亏本。也有人说10万以内,天天做梦呢。毕竟就算配置降了,这电池成本、研发和物流的价格还是在那里。简单心算,单电池成本大概占车价30%左右,降到10万,成本都不够摊。
顺带说,车主群里有个丁哥,吐槽:家里那台Model Y,改天换‘廉价版’,就得重新适应味道了。这句话我觉得挺真实,说明这款车从高端挤到了入门,用户体验肯定有落差。
对比同级别新能源车,比如蔚来EC6、比亚迪唐EV,虽然配置看起来也不低,但至少舒适感、灯光配置还有一堆智能辅助保持着,这E41一砍差异直接拉开。实际用车感受,不说了,我都有点心疼新买的车主了。
反过来说,我接下来稍微脚踩刹车:配置砍这么多,是不是就是想把车壳和电池分别卖成本价?特斯拉很可能还是押着未来某种方案,比如电池换代或者全新供应链来平衡现在的成本,这点信息比较模糊。
突然想到一个跑题的小事,昨天我朋友开着自己那辆特斯拉老款Model Y,抱怨说他后视镜的电动折叠时不时就失灵,这不刚好又少了这个功能,廉价版车主也许就不会享受这些麻烦了,但这体验减少了点方便感,花钱买不便宜的车,结果省了功能,这真有意思。
有个疑问一直在我脑袋绕来绕去:特斯拉敢不敢把这种廉价版Model Y快速推向国内市场?毕竟法规和消费者接受度都不是那么简单。要是成功了,国内合资和自主品牌会不会彻底慌?即使是15万出头的价格,对这个细分市场影响也不小。
你觉得,这样一款被砍掉众多配置、外观缩水严重的特斯拉车,究竟能不能成为平价爆款?还是只是特斯拉的一次小试水,缓和产能压力的临时方案?我觉得,想象空间挺大的,也挺有故事讲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