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多,我从安阳出发,走京港澳高速赶回保定,差不多四个小时。路上车不算密,但节奏挺稳,时速基本维持在100公里左右,感觉跟导航说的差不多。说实话,一路上开着车,两边车道各种车挺丰富的。出租车师傅刚才跟我说:现在高速上,大众就像空气,啥车都有,但大众最多。半信半疑,但我看了眼,大约四分之一的车都是大众,老款新款混着跑着。
这让我有点感叹,虽然大众近年新车销量掉了不少,但保有量依然是数字巨无霸。比亚迪紧随其后,最近几年的爆发力太猛,往里一看,几乎新车都带个比亚迪标,尤其是汉和唐这两款,街上的爆发率明显比几年前高了超过两倍(这是我个人感觉,没数据支撑,纯体感)。
老牌合资车里,丰田还是撑门面,本田和日产就有点尴尬了。你看本田和日产新车少得可怜,街上老款车型还不少,偶尔还能看到辆老款雅阁飘过,目测十年以上。相比之下,别克的升级特别明显,尤其是新推出的GL8商务版,体型大气,内饰豪华感十足,尤其在商用车通道里能看到不少。销售店的负责人曾对我提到:GL8现在是公司里销量最高的MPV,客户多是中年商务人士。
韩系车相对冷清,确实没法和几年前那种风口比了,不过偶尔露面还是有,我只看到几辆起亚和现代,估计市场接受度有限。吉利、长城、长安这仨在高速上的表现比较稳定,像我前几天试驾的长城H6,这车SUV实用性和性价比一直被我看好,就是车内设计稍微保守了点。
说起奇瑞,尴尬的地方来了,车少还不说,跟最近奇瑞官方喊出的销量激增明显不匹配。隔壁捷途反而比奇瑞还常见,感觉有点诡异,我猜测这可能跟区域经销商布局或者终端渠道影响有关(这段先按下不表)。路上遇到个维修师傅,我索性直接问他了:你们厂这边,奇瑞车多吗?他皱了皱眉说:实话说,不算多,尤其高速上见得更少,可能这边市场没打够吧。
豪车阵营还是那几家老面孔,奔驰、宝马、奥迪,一个高端车集中营。最让我注意的是奥迪A6,明显比另外两家任何单品的曝光率都高。可能豪车圈里,A6的地位已经无人撼动了,尤其在公务市场和私家豪车中都很吃香。
路上还能偶尔碰到传祺、荣威,虽然不像传统合资那么多,但能看出广汽系已经有一定市场基础。不经意之间,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提到的这些车的颜色基本是白色、灰色和黑色居多,鲜艳颜色的稀有,这估计跟车主审美和商用车主流一样。
新势力车还是比较罕见,但出现频率渐渐攀升。问界、理想、小鹏、零跑,偶尔能碰到,偶尔真挺震撼的。特别是那三辆满载货物的问界大卡车,从南边一路狂奔到北边,司机神情专注,仿佛他们是电动车也能跑高速的最佳代言人了。没细想过,但估计这和他们的续航、充电基础设施有关,至少老司机看这种货车比较有眼缘。
我算了下,按这百公里时速,电动车在高速上的续航焦虑时间估计得3个小时左右(估算,具体数据复杂),这个区间,充电能不能及时还得看沿途充电桩布局,不然容易尴尬。
渠道压力和研发周期对新势力的影响不小,老品牌背靠大树,供应链稳定,车子一出厂就能畅销;新势力那边,亏着钱跑市场、抢零部件的事情很普遍。打个比方,做一辆传统汽车就像搭建一座稳定的积木塔,每块木头都躺在合适的位置,而新势力那些像是边学边干的自由造塔,风一吹,塔就会晃。估计所以新势力才那么渴望补贴和政策扶持。
对比同价位车型,丰田和比亚迪的续航和耐用性差异还挺明显。上周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跑过300公里,丰田油耗稳定且保养便宜;而比亚迪相比类似里程,电费账单便宜不少,但初期投入高,这不禁让我怀疑,普通消费者真的能轻松抉择吗?
从渠道的角度来说,4S店的服务水平差异大,有些地方比亚迪店服务态度特别好,活像在招呼亲戚;丰田店则更标准化但有些冷冰冰,我也得承认这让我这个不太喜欢被推销的人小感冒。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这一路下来,车流复杂,市场氛围鲜明,我看着一个个车牌挣扎前行,有点掉进了老车主和新势力粉丝的夹缝里(这是说我自己,有点自嘲)。很想问问,如果你在同一条件下选车,是更信赖老牌合资还是忍受新势力那些偶尔的成长烦恼?
对了,那几个新势力分布在高速服务区的快充站点有没有数过?我印象中,服务区建设加速了,车主充电等待时间有降低,但还达不到无感充电的地步。你觉得呢?
(突然想到,去年我看到有某新势力在一个边远高速出口投放了直销店和充电站,想必他们在抢那块潜力市场。)这也让人好奇,未来高速公路上的车到底会不会全电动化呢?还是会一直是混合体?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