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去年我还在某个展厅待着,忽然跟一个销售大哥聊起,他笑着说:你喜欢硬派的那种方盒子?年轻人就是喜欢点特别点不一样的。
说到这个,我突然意识到,像豹钛7这种方正的造型,确实挺圈粉的。对比我手头那台RAV4,估算风阻系数,豹钛7大约在0.36左右(体感,估算不全面),RAV4可能在0.30附近,差点意思。这点差异,在高速上不明显,但风噪确实会跟着跑,尤其是100+公里时速里。上次我高速试驾,120公里标速,风噪成了噓噓声的主角,经常得把音乐开得大点。有人说这个是硬派造型的副作用,倒也不是错,毕竟车身硬朗的线条和相对直硬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本身风阻就没多友好。
但我不想说它完全不行。(这段先按下不表)难得一提的是,车身周围那点传感器布局挺用心——也就是视觉上不那么突兀,比起那些外露感觉在装饰品的传感器,豹钛7的设计更简洁大方。里面用的传感器隐蔽了不少,也能保证外观颜值不被破坏。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配备的辅助驾驶,高配激光雷达+芯片,算力(估算)在320 TOPS左右,整个底层硬件调配挺足的。你问我:花一大笔钱买高配是不是浪费?我觉得也未必。毕竟,经济版本(没有激光雷达,只靠摄像头)也能满足许多日常需求。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碰撞预警,看似基础,其实在城市堵车或高速追车时挺实用。
这让我好奇:会不会有人在只要能用之下就不折腾更高配?毕竟,天知道在实际路面环境中,辅助的反应慢个半秒,是常有的事。而且雨天、雾天环境,激光雷达也会感知受限,它们的确不能完美解决环境感知问题——这是我怎么知道是否足够安全?的核心疑问。
至于动力表现,真的没让人失望——1.5T+电机+小容量电池,市区起步几乎都靠电机,瞬间扭矩够用。你知道的:起步油门一踩,感受到电动扭矩带来的哧的一声推背感。高速超车,从80到120,花掉的时间我粗算大概7秒不到,比我预期快速很多。这个组合的好处还在于,短途上下班,纯电也能跑大约210公里(估算,体感),一周不用充太多次。冬天续航会省点,零下五度用纯电,可能就只剩170公里左右——这个小问题没办法,它本身受环境温度参数影响挺大的。
我那个好朋友,一个身高180多的司机哥们儿,试坐后提醒我:这个腿空间还行,可坐长点,后排腿部空间大概有1米,不算紧凑。他是个坐车要舒服到极点的人;说到储物,后备箱常规容积能放下两个28寸大箱,再加一个登机箱,甚至还能放个折叠露营帐篷。实测,放倒后座,整个空间能躺下一个成年人,边上还留出点空间放点睡袋。
但规则也有些:后备箱地台偏高,75cm左右,搬行李的时候需要踢着搬。一开始我还惯不了,觉得太高了。谁会想起行李箱都跟人一样高搬来搬去?反正,搬东西有点上窄下宽的感觉,女性朋友可能会觉得我搬不动——如果你没事惯用桶装大件,还是得惯这个腿举的动作。
说到车内布局,中控台的设计基本走简约路线。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没搞那些虚拟仪表,把空间让给实用。你知道吗,它的车机系统(比亚迪的DiLink)操作逻辑就像操作手机,用起来挺顺手——导航、音乐、空调都一清二楚。语音识别不错,打开主驾座椅加热或者把空调调到22度,平常用的差不多都OK。
我有个小疑问:中控的某些储物格里,没有无线充电功能,手机只能放在杯架里——你会不会觉得这点设计太基础?我觉得可能这个是预算限制,但真要挑,后续加个无线充电板也不难。
这让我在思考:如果要追求全配的便利性,是不是得自己额外花钱补充?(这段我还没深想清楚)
悬挂表现还挺不错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平时开一点点颠簸的路,过滤挺好。过减速带时,震感大幅度降低,后排基本感觉不到跳跳跳的晃动。高速上120 km/h变道,看车身有没有发飘,它控制得还算稳。起伏路面,比如砂石路,云辇系统还能提前感知,调整悬挂软硬。你会想:硬派越野?别想了,这车顶多算硬点的陈旧硬派,过个烂路还能行,深度超过15cm的坑洼还是挑战。
而且,我在翻档时突然想到:这是个宽敞的家庭硬派车,更偏向空间多、设计个性化,但不要把它当做越野王。这反差会不会让人失望?可能吧,但对于日常,足够用。
空间上,我特意找了个朋友试坐,他说:空间还不错,腿够长,长途大概还能翘二郎腿,要是娃们跑长途,也没啥大问题。副驾的腿托特别支撑得舒服,搞陪驾用挺合适。
不过也有小缺点:后备箱地台高,加满行李,得用点耐心抬上去。中控都没有无线充电,放手机不太方便。设计虽然整体还算不错,但每次用起来,还是会抱怨:这细节不考虑一下?——你说,提升空间在哪?是不是用料轻点,配置再多点?
可得承认,洞察生活细节,才更贴地。这个价位的SUV,个性化操作空间有限,但它那些硬派规整的设计,确实挑起了我对特立独行的兴趣。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如果我自己也有个硬派家庭车,是不是也会在某些细节上变得挑剔?【这段不太确定,怕又跑偏了?】但,搭车的人说:支持你这个风格,只要它不出状况。你会不会在买车时也有这样的偏见——偏好某种不跟风的感觉?
开完这么多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车的价值除了硬件参数外,还在于使用感受。谁都是感受派——风噪、空间、便利性,甚至一句骑车的味道都能左右选择。
你知道吗,看到这,我突然想,会不会所有的硬派方盒子,其实都是一种反叛的象征?反叛那些一味流线,反叛那些套路化的设计。好奇:未来会不会出现很多类似的硬派象?还是它只是个偶然的个性符号?这趟思考,真是挺有趣的。
你有没有试过,实际上,最打动你的,不是硬件参数,而是那些联系生活的小细节?家里每次用完洗澡的毛巾,就会被什么情绪带走——可能也是这样,车子最终还是得符合你日常的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