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年产量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但行业利润表现与丰田等国际巨头存在显著落差。
公开数据显示,2025财年丰田净利润达4.765万亿日元(约合2337亿元人民币),单车利润约2.29万元;而中国18家上市乘用车企2024年净利润总和不足900亿元,仅相当于丰田的38%,行业龙头比亚迪单车利润仅0.94万元,不足丰田的35%。
利润差距背后暴露多重结构性矛盾:
首先,国内市场恶性价格战持续升级,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5%-20%,部分车型亏本销售,导致行业利润率从2022年的5.7%下滑至2024年的4.3%,接近传统钢铁行业水平。
其次,供应链效率差距显著,丰田供应商付款周期仅54天,而中国车企普遍需170-275天,资金周转缓慢加剧成本压力;锂价波动等原材料风险更使中国车企额外承担超200亿元成本。
此外,技术附加值缺失是核心痛点,丰田凭借1.4万项混动专利等壁垒,每辆车获得1.2万元技术溢价,而中国汽车核心零部件60%依赖进口,高附加值环节薄弱。
最后,全球化布局短板凸显,丰田RAV4单一车型2024年全球销量达118.7万辆,而中国车企海外市场占比低,出口单车利润虽可达3万元,但总量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实现三年单车利润增长400%,宁德时代凭借电池成本优势锂电利润增长48.5%,但行业整体转型仍任重道远。
专家指出,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构建精益供应链体系、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利润领先”的关键路径。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