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进化历程中,驾驶平顺性始终是衡量技术成熟度的核心指标。传统燃油车因发动机转速波动、换挡顿挫饱受诟病,而早期混动车型虽引入电机辅助,却因油电协作逻辑割裂,在模式切换时仍存在明显“闯动感”。当行业为“平顺与效能”的二元悖论困顿时,吉利雷神电混以“全域智能无感切换”技术破局,通过硬件创新与算法革命的双重突破,实现了从油到电的丝滑过渡,重新定义了混动时代的驾驶平顺性标准。
一、痛点溯源:传统混动为何难逃“切换感”?
混动系统的平顺性挑战,本质源于发动机与电机的物理特性差异。燃油发动机需通过转速攀升输出动力,而电机则具备瞬时扭矩爆发的特性,两者在协作时若缺乏精准的转速-扭矩匹配,极易产生顿挫。传统混动系统的解决方案通常包括:
机械耦合式设计:通过离合器或液力变矩器连接发动机与电机,但离合器结合时的冲击感难以完全消除;
固定挡位变速器:单挡或两挡变速器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转速过高,低速时电机负荷过大,导致动力输出断层;
简单模式切换:纯电、串联、并联模式间切换依赖固定阈值,无法根据驾驶场景动态调整,切换时动力中断明显。
这些技术路径虽能实现基础混动功能,却始终无法突破“油电协作”的物理瓶颈,导致驾驶者仍能感知到系统在“燃油模式”与“电动模式”间的生硬切换。
二、技术破局:雷神电混的「三重无感」密码
雷神电混的颠覆性创新,在于构建了“硬件层-算法层-执行层”的全链路平顺性控制体系,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实现“油电切换如丝般顺滑”:
1. 3挡变频电驱DHT Pro:物理结构的平顺基因
全球首款量产3挡变频电驱DHT Pro,将双电机、双逆变器与3挡变速机构集成于同一模块,形成“三擎九模”驱动架构。其核心优势在于:
无级变速模拟:通过3挡变速机构与双电机调速的协同,实现发动机转速与车速的完全解耦,消除传统变速器换挡时的转速落差;
扭矩连续填充:在模式切换瞬间,P1电机可瞬间输出补偿扭矩,填补发动机动力中断的间隙,确保总扭矩输出曲线平滑;
紧凑轴向设计:集成化设计使系统轴向长度仅354mm,较传统混动变速器缩短40%,减少机械传动链的振动源。
2. AI扭矩预测算法:预判式动力管理
雷神电混搭载的“AI能量管家”,可实时采集油门踏板、车速、方向盘转角等200余项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驾驶者意图,提前0.3秒调整发动机与电机的扭矩分配。例如: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者缓慢加速时,优先使用纯电模式,避免发动机启动时的振动;
若需急加速,算法会提前启动发动机并调整至最佳转速,与电机扭矩同步叠加,消除传统混动“涡轮迟滞+电机响应”的断层感;
在减速制动时,算法可精准控制能量回收强度,使减速度曲线与燃油车松油门滑行一致,避免“拖拽感”。
3. 全域主动减振系统:从源头抑制振动
雷神电混在发动机悬置、电机轴承、变速器壳体等关键部位,采用液态阻尼减振器与主动式发动机悬置技术,可实时抵消10-500Hz频段的振动能量。配合低噪声轮胎与声学包优化,使车内噪声较传统混动降低5分贝,在60km/h时速下,车内声压级波动幅度小于±2dB,达到豪华品牌静谧性水准。
三、体验革命:平顺性背后的用户价值重构
技术突破的终极目标,是为用户创造超越期待的体验。雷神电混通过“无感切换”技术,在三大场景中重新定义了混动驾驶的舒适边界:
城市拥堵场景:在频繁启停中,系统始终以纯电模式运行,发动机完全休眠,消除怠速振动与换挡冲击,驾驶感受媲美纯电动车;
高速超车场景:三擎齐发时,动力衔接无缝,超车过程一气呵成,彻底告别传统混动“深踩油门-发动机嘶吼-动力延迟”的尴尬;
低温环境场景:在-30℃极寒条件下,系统通过智能预热技术使发动机快速达到工作温度,避免冷启动时的剧烈抖动,续航衰减率较传统混动降低40%。
结语:平顺性,混动技术的「终极浪漫」
当行业沉迷于参数竞赛时,雷神电混选择回归驾驶本质——用科技消弭物理界限,让动力传递如呼吸般自然。这种对平顺性的极致追求,不仅体现了吉利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更彰显了中国品牌在混动技术领域的创新自信。
从油到电的无感切换,不仅是动力形式的转变,更是一场关于驾驶美学的革命。雷神电混用技术证明: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对物理规则的妥协,而是以更智能的方式,让机械服从于人性。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平顺性或许是最浪漫的注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