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赛力斯的新人留存率不高,转正和买五险一金啥的,还不如那些配套厂那么容易搞定,可一到招聘的日子,还是一大群人蜂拥而至。劳务中介调侃着说,这厂可能是唯一一个被骗进来的,还得感谢谢“黑中介”的企业。
原因其实挺明了,进去赛力斯“打螺丝钉”,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一万多块,平常还可以到手七八千——放到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7万元的重庆,这份工资在赛力斯工作简直算高薪。说到正式员工,去年不少人的年终奖都能达到十几个月的工资。
打工人拿高薪,其实也体现了赛力斯业绩蒸蒸日上。2024年的总销量达到了42.68万辆,营业收入达1451.76亿元。到了2025年前六个月,销量也有17.2万辆,虽然整体销量有所下降,但问界M9、M8在中大型SUV市场可是风头正劲,大大增加了利润空间。预计2025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在27亿到32亿元之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2%到96.98%。
没得说,张兴海和他的赛力斯已然成为重庆的楷模企业、重要人物。今年三月,重庆日报还用了“重庆人有自己的雷军”这样的标题,满满都是夸奖之词。
不过,张兴海心里头想冲着重庆汽车行业的老大去,还得面对个强劲对手,就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
7月29日,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正式挂牌,成为首个一级央企总部落户这里。注册资本200亿,资产总额达3087亿,还有117个子公司以及11万的产业队伍一同亮相。
1965年出生的朱华荣,如今肩负着新长安未来的重要使命。按照朱华荣最近立下的军令状,到了2030年,长安汽车的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而在2024年,旧长安的年销售已经超过268万辆。这个看起来挺吓人的目标,也与比亚迪的王传福的冲刺计划差不多。
对于张兴华和朱华荣来说,想要成为重庆汽车的头把交椅,远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和野心——从时代的大背景来看,技术创新和全球产业的升级双管齐下,正逐步重新绘制出一条当代中国制造向全球市场扩展的道路。比如说朱华荣就明确表示,新长安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销量占比要超过30%,争取进入全球汽车品牌前十名。
央企长安和民营企业赛力斯,哪个才是真正代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楷模呢?
7月一到,重庆的天像炒锅似的,温度直奔40℃。在两江新区的礼嘉区,几十台挖掘机和卡车来回穿梭忙个不停——它们要在这片占地10.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一座面积达32.9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外形还挺像苹果的Campus 2环形设计。
这就是投入了32亿元的赛力斯全球汽车公园。对总部在沙坪坝区土主五云湖的赛力斯来说,之前在重庆还建了几个超级工厂,比如生产问界M5的两江工厂(赛力斯一厂)、问界M7的凤凰工厂(赛力斯二厂),以及M8和M9的超级工厂(赛力斯三厂)。
一位观察人士表示,赛力斯让重庆拥有了“第二个长安汽车”,成为重庆汽车产业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所在。要是没有今天的赛力斯,就没有今天的重庆汽车产业了。
2024年,重庆的汽车产量突破了254万辆,而其中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95.3万辆,增长率高达90.5%,整车产量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前列。问界品牌的赛力斯销量为42.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贡献比例高达44.78%。
回想过去,重庆一直是一座在车轮上飞奔的城市。抗战的时候,很多兵工厂都调到了重庆。到1949年以后,长安、江陵、嘉陵、长江、建设、望江这六家兵工厂逐渐成为重庆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最有名的长安汽车,最早可以追溯到1862年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洋炮局。
汽车基本上就变成了重庆工业发展的根基。中国第一辆吉普车就是在这儿搞出来的,还曾是我国重型军车的生产基地呢……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国第一家中日合资的汽车厂庆铃成立,以及兵器工业公司和日本铃木合作成立长安铃木,汽车工业就稳稳地站在了重庆经济的支柱位置上。
自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汽车行业的发展可谓是蹭蹭上涨。特别是长安,这家企业跟福特、马自达等伙伴合作之后,到2010年,产量和销量都突破了142万辆,变成了全国首个产销都超过百万的汽车企业。
长安汽车作为重庆汽车工业的领头羊,不仅打起了旗帜,还带动了整个行业的繁荣。到2009年,重庆已有超过20家整车制造企业,而以微型面包车为主的赛力斯前身“小康汽车”也是其中的一员。
2014年至2016年,那段时间可以说是重庆汽车的黄金时期,连续三年产量都突破了300万辆,稳坐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宝座。不过,这份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隐患,重庆被比作“中国的底特律”也不足为奇。就像底特律一样,重庆的问题也很明显,用“大而不强”这几个字来总结,一点也不过分。虽说汽车产量多、车型丰富,但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场,走的是低价路线,利润水平也低于行业平均。
2018年到2019年这段时间,重庆汽车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产量直线下滑,几乎掉了一半,真是遇到“至暗时刻”了。在新能源大潮席卷而来的背景下,像力帆这样的本土车企,还有那些相关的配套产业工厂,全都徐徐倒下,接连破产。这一连串的打击,也让市里的财政收入明显缩水,局势变得更加棘手。
实际上,重庆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并不算晚。例如,早在2016年,张兴海就投入超过60亿,试图在新能源市场上闯出一番天地,他还派儿子张正萍到美国硅谷成立了SERES公司,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电”技术。然而,SF5这款主打车型的销售惨淡,导致小康股份连续多年亏损,情况也变得相当艰难。
后来这段故事大家都挺熟悉的。在生死关头,张兴华接过了余承东递来的橄榄枝,跟华为一拍即合。得到了华为“独宠”的小康,享受了华为的各种红利,从亏损40亿到盈利40亿,不过用了两年的时间,公司的业绩直线上升,随后正式更名为“赛力斯”。
如今,问界M5M7M9M8系列紧紧依附华为,撑起了赛力斯的整车业务,几乎占了大半江山。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赛力斯已成为除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外,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这让张兴海本人显得光彩照人,“飞上枝头变凤凰”,在行业里的地位一下子水涨船高,频繁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各种荣耀和光环都围绕着他。就连今年6月,他还被邀请成为生态环境的特邀观察员。
我自己在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了20年,这还是头一回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活动。去年举办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跟展览会,张兴海感慨中带着点自豪和酸楚地说了一番。
在重庆,张兴海和赛力斯被当地老百姓称赞得天花乱坠,赞美之词不断:“重庆GDP涨得比广州快,赛力斯功不可没”“赛力斯自己一手拉升重庆GDP将近3%”“赛力斯带火了礼嘉”“没了赛力斯,重庆还能跟成都比啥的”这样的话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
从赛力斯总部出发,大约半个小时车程,就能抵达重庆江北嘴金融城2号楼T2。去年2月,长安汽车总部从陪伴了20多年的科技大楼搬走,迁到了这里。
离长安汽车总部大约20分钟车程,就到咱们重庆的渝州宾馆了,这可是全重庆市唯一的“国宾馆”。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这里隆重成立,8位新任长安领导团队成员一齐亮相,显得大家都特别重视这事儿。
和福特、马自达合资之后,短短几年,长安汽车由“自主王”变成了“亏损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更新又跟不上,2018、2019、2020连着三年都亏得惨,净利润分别是31.65亿、47.62亿和32.5亿。而同期,吉利和长城都在盈利,主要原因还是咱们缺乏能卖出高溢价的自主品牌车型。
朱华荣曾用比喻说,合资品牌提供的不过是麻醉剂,而自主创新才是真正的造血干细胞。
长安因为遇到挫折,也算是趁机得到了好处,提前布局了新能源领域,推出了深蓝、阿维塔和启源这三个新能源品牌。到了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35.5万辆,创下了近八年来的最高纪录。在这些销量中,新能源车达到了45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48.8%。
新能源迎来激烈反弹,离不开和华为更紧密合作带来的推动。比如说,阿维塔就是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推出的品牌。
华为通过HI模式深度参与阿维塔的打造,像余承东、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这些人士,也都曾为阿维塔亮相站台。
阿维塔还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子公司引望的第二大股东,和赛力斯一样都持有10%的股份。据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最近透露,华为和阿维塔的联合团队已经有近千人在阿维塔重庆总部工作,首款联合作出的产品预计明年下半年问世。从这些信息来看,第六界的诞生已经板上钉钉。
比起和华为的合作,更让人瞩目的,恐怕还是从分立重组到长安汽车独立成为央企,这56天的大起大落。
现如今,长安汽车集团的官方微博、微信账号已经火速上线,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以及各位高管的微博头像,也都换成了“新长安”红色的头像。“新长安的成立,既是长安汽车迎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面临的严峻挑战。”几位业内观察人士指出。
从机遇角度看,身份变换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决策流程的明显缩短。以前,重大的战略决策都得经过兵装集团批准,现在由国资委直管,长安可以直接做出百亿级别项目的决策,这样一来管理效率和活力都能大大提升。在汽车行业快速向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这给长安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有利于抓住发展良机。
第二点,大家对它的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会明显增加,比如新能源补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攻关资金,还有产业链的集中发力等等。
比如说7月9日,总共投资14亿元,聚焦两个关键平台——前瞻技术研究中心和造型设计中心的长安汽车全球科学与艺术中心,在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正式开工了。
7月30日那次会议上,朱华荣感慨颇多,提到长安以前资源太有限,现在作为新集团,资源仿佛用不完似的,“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幸运儿,被很多资源丰富的合作伙伴青睐得不得了”。
新长安的成立,成为扭转重庆“制造业雄起、总部经济偏弱”格局的重要推手,也重新树立了“国家队”的竞争地位,推动整个重庆汽车产业迈上新台阶。朱华荣自己也坦言,长安毫无疑问是重庆汽车行业的领头羊,扮演着帮助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之都”的关键角色。
新身份带来更多资源支持,但新长安同时也遇到不少难题。像合资品牌发展放缓,阿维塔、深蓝等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让长安的现金流变得紧张。2024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162亿元,比亚迪大约只有三分之一。
曾让人骄傲的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现在主打的还是燃油车,在新能源这块就落后了一截,影响了长安汽车整体的销售成绩。今年一到四月,长安福特卖出了60502辆车,比去年同期少了18.48%;而长安马自达则卖了24075辆,下降了5.02%。长安福特的渠道也从巅峰的900家缩减到了560家,价格战和以价换量这种方式,成了长安汽车现阶段最大的难题。
对于深蓝和阿维塔来说,亏损成了当务之急。据长安汽车透露,2024年,深蓝和阿维塔两个新能源品牌累计亏损达到了55.9亿元,其中阿维塔每辆车亏损超过5.4万元,深蓝每辆车亏损则是6477元。
《南方都市报》评论指出,这种“卖一辆亏一辆”的窘境,随着新身份的确立会更加明显,因为长安已经不能依靠兵装集团多元化的业务来弥补汽车部门的亏损。要想扭转颓势,甚至赶上早已赚钱的赛力斯,成为新长安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角逐可谓激烈异常,毫无悬念的是,新能源领域必然成为最为残酷的拼杀之地。
按照之前的安排,接下来的三年里,中国长安会推出总共35款智能新车,涉及长安启源(10款)、深蓝汽车(10款)以及阿维塔(7款)等多个品牌。从这角度看,新长安将新能源的角逐主要寄托在这三个子品牌上,几乎是全力以赴。
赛力斯每年都会带来几款全新车型,早在2025年初就定下了“三年内问界年产销百万”的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海外市场得算是重中之重了。到目前为止,赛力斯已经顺利进驻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超过55万台,市场范围也涵盖了欧洲、中东、美洲和非洲。
长安方面把海外市场划为重点发展的核心区域,打造了东南亚、欧洲、中南美等五大战区,还在泰国和越南设立了组装厂,巴西、德国和美国也都建起了研发基地,销售网络已经覆盖77个国家,2025年的目标是实现70万辆的销量。
虽然赛力斯在飞快发展,汽车销量和营收方面逐渐接近长安,“赛力斯超过长安,成了重庆第一车企”的传闻也传得挺热。但要说从整体重庆汽车产业看,要追赶那个历史悠久、根基稳固的长安汽车,还得努把力,路还长着呢。
不管怎么样,在这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所有的目标规划、战略执行,朱华荣和张兴海都得紧密相连,共同担负起责任,荣辱同舟共济。
像朱华荣呀,得花点时间适应身份上的新角色。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新长安挂牌那天晚上,他就陪着CT企业的领导聊到深夜一点多,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中国长安)怎么帮他们搞好运营。
重庆呢,咱们说它是中国最有名的山地城市,那是真的。那地形,简直像魔法一样,既有那迷人的山水景色,又展现出现代都市的强大魅力。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把这座城市衬托得特别有张力,别具一格。
这种那叫一个张力,带来的冲突感,也能在一个城市里体现出来,像张兴海和朱华荣这俩人,性格简直天壤之别,却都生活在一块儿。
1986年,一个从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毕业的重庆小伙子,踏进了江陵机器厂发动机研究所,开始了他将近四十年的造车历程,他,就是朱华荣。
朱华荣在车界领导层中算得上少见的技术出身,基本上可以说是长安研发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多年来,他的工作和学习生涯一直围绕着汽车机械技术,从一个基层技术员逐步成长为总工程师。到了2014年,他被任命为长安汽车的总裁兼党委书记,至今已经带领长安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不过,朱华荣这些年在公开场合也展现出不少符合重庆人耿直性格的言行。比方说,他曾直指华为的智选模式,还 mão过余承东。还有,他用“老朱佩奇”这个昵称进军直播圈,从带货到检测车辆性能,差不多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大家对央企和国企领导人在公众场合那种严肃、刻板、寡言的传统印象。
张兴海可不一样,他没有那种硬核的技术情怀,而更像个聪明的商业运作高手。23岁那会儿,就从弹簧厂开始打拼,经过一番挣扎和转型,直到今天搞起了汽车产业,商人的灵活和顺势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年来,张兴海几乎把人生都献给了一场接一场的“赌局”。比如,1986年,他用手头只有的8000元起步创业;再比如,与华为合作时,彻底放开自己,全力配合华为,生产环节毫无保留,工人的作息也完全按照华为的制度来——身心都融入了华为,这才让他成为车圈里令人羡慕的那个人。
不过,对于站在高峰上的张兴海而言,缺少自主权的赛力斯,依然得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防护圈。
所谓的“强链补链”策略,就是靠“搬箱子”一类的快速弥补短板,实质上是借助生态合作来降低技术门槛,迅速推新品抢市场。到今天,用户选择问界,很多还是因为华为的加持,而不是赛力斯的原因。随着鸿蒙智行阵营的不断壮大,华为的支援资源也变得更分散,不再只偏宠赛力斯,这对它来说,后续的挑战还在路上。这点可以从赛力斯蓝电品牌每月的销量寥寥无几就看得出来。
新长安与众不同,它选择的是全面打造自研技术体系,这和华为每年投入上千亿研发、打造技术护城河的做法挺像。只要熬过中期的难关,长远来看,企业可能会变得更加自主、健康,发展得也更稳妥。
两极分化的格局,也导致在重庆这块地方,关于赛力斯和新长安到底哪个路线能坚持得更久,哪个企业更能代表重庆产业的门面,争论肯定还会继续下去。
不管怎么说,随着车轮不停转动,重庆汽车产业的宏伟前景已经逐渐展开,肩负的不仅是中国成为汽车大国的梦想,还在与全球汽车产业同步共振,重新塑造行业格局的东方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