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辆买菜车开始聊悬挂,合资品牌为何集体沉默?

吉利最近有点颠,新一代帝豪这套操作,不像是在卖车,更像是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网上那几张图一出来,整个十万级家轿市场,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轴距加50mm,车长加80mm。这不叫升级,这叫二次发育。对于买这个价位车的人来说,什么叫核心需求?就是后排能不能翘二郎腿,能不能轻松放下一个安全座椅之后,丈母娘还能塞进去。吉利这次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空间这个属性点拉满,加大,加大,再加大。就是简单粗暴的告诉你,我地方大,装得下你的所有卑微。

然后,最骚的操作来了,后悬挂从扭力梁换成了多连杆。坏了菜了,这是要干嘛?掀桌子啊。

当一辆买菜车开始聊悬挂,合资品牌为何集体沉默?-有驾

我给你翻译翻译,在十万级家轿这个局子里,大家一直有个默契。就像一个破旧的街边大排档,轩逸和朗逸这两位老师傅,卖了十几年的蛋炒饭和酸辣土豆丝,用料普通,做法稳定,味道也就那样,但大家吃习惯了,图个安稳。这个蛋炒饭里的蛋,就是发动机;这个土豆丝里的土-豆,就是扭力梁悬挂。够用,廉价,皮实。大家相安无事,一起赚钱。

结果吉利这个后生,之前也是规规矩矩卖盖浇饭的。突然有一天,他直接把自己的摊子砸了,推了个铁板烧的车进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玩起了火焰表演。这个多连杆,就是那滋滋作响的铁板。轩逸和朗逸在后厨切着土豆丝,探头一看,直接傻了。同行看了也得傻。你这是干嘛?你这么搞,我们以后怎么卖土豆丝?这不等于直接告诉食客,他们吃了十几年的东西,其实就是凑合吗?

当一辆买菜车开始聊悬挂,合资品牌为何集体沉默?-有驾

最好的竞争不是把蛋糕抢走,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新帝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根本不是想赢,它是想让这场游戏直接重启。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讲真,对于一个每天就接孩子、买菜、上下班两点一线的人来说,多连杆和扭力梁的驾驶区别,可能还不如今天猪肉是涨价还是降价来得实在。过个减速带,扭力梁是“duang”,多连杆是“dong”,区别大吗?对90%的用户来说,不大。但问题不在于你用不用得上,而在于“我有没有”。

这就涉及到品牌玄学了。很多人买合资车,买的不是那个车,是那个标,是一种“我买的肯定没错”的心理安慰剂。国产车想打破这个,光靠堆配置是不够的。大屏?氛围灯?L2辅助驾驶?这些东西就像是给压缩毛巾浇水,看起来膨胀得很大,但本质还是那块布。虚得很。

当一辆买菜车开始聊悬挂,合资品牌为何集体沉默?-有驾

所以吉利这次开窍了,悟了。它不跟你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它直接动你的道骨。你合资不是讲究机械素质吗?不是说底盘调教是玄学吗?好,我直接把硬件给你拉到顶,我用一个更高级的物理结构,来破你的玄学。这就相当于两个修仙者对决,对方还在念咒画符,你直接掏出一把加特林对着他突突。就问你怕不怕?你那些所谓的百年调校经验,在绝对的硬件差异面前,还剩多少说服力?

合资车企那帮老头子,就该被这么搞一下!

当然,有人会说,你把技术名词解构得太民粹了。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你觉得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是特斯拉的FSD,是激光雷达的算法?错了。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只要一个大爷骑着老头乐,以一个薛定谔的路线突然横穿马路,你所有的算法、所有的算力,都得宕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技术在它面前,一文不值。

当一辆买菜车开始聊悬挂,合资品牌为何集体沉默?-有驾

同理,多连杆悬挂的价值,不在于赛道上的极限操控,而在于它能在一个最不讲理的舆论场里,成为一个标签,一个武器。一个帝豪车主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轩逸车主说:“你看,我这车是多连杆,你那个还是板车悬挂,典中典。”这句话的杀伤力,比任何媒体的评测都大。它直接把鄙视链给具象化了。

当一辆买菜车开始聊悬挂,合资品牌为何集体沉默?-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大战,可能有点中二,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贴切?大家都在卷,卷到最后,发现参数、配置都只是术,真正要命的,是动摇对方存在的“道”。

吉利这一步棋,背后是它的军火库越来越满,成本压得像压缩毛巾一样。但也很险。它等于是在赌,赌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进化到会去看底盘结构了。它在弱化那些看得见的智能配置,强化这些看不见的机械素质。这就像追女孩子,别人都在送花送口红,你非要跟人聊哲学聊理想,还帮人修好了家里的下水道。能不能成,全看对方是什么段位。

最近我琢磨着把家里的路由器换了,信号穿墙能力太差,跟我的人生一样,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说回帝豪,它想同时满足“奶爸车”和“驾驶者之车”两种需求,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辆车,不可能既是温柔的港湾,又是狂暴的赛道机器。但吉利要的不是这个“既是又是”,它要的是让你产生“我全都要”的错觉。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可能性,一个“万一我哪天想劈个弯呢”的幻想。

所以,新帝豪动了谁的蛋糕?它动的不是任何一款具体车型的蛋糕。它动的是所有躺在功劳簿上,以为靠一个标就能卖车,以为消费者永远不懂车的合资品牌的根基。它在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加速整个市场的洗牌。要么逼死对手,要么逼死自己。

当一辆家用车开始拼悬挂,我们到底该夸它进步,还是担心它忘了本分?我告诉你,都不是。它是在用最朴素的物理学原理,去攻击最顽固的品牌玄学。它是在告诉所有人:我不当人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才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商业逻辑。残酷,但上头。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