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

今日,车圈又炸了!

不是新车发布,也不是价格跳水,而是这事儿,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还带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

咱们今天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儿到底是怎么冒出来的,背后又藏着啥,以及,作为老百姓,该咋看,又该咋想。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这阵子,网上那个事儿,闹得是沸沸扬扬。

就说那啥,甭管是哪个品牌,哪个车型,只要是车,好像都得被拉出来遛遛,比比划划。

这不,我这边刚给一哥们儿推荐完一款SUV,说它空间大,适合居家旅行,结果他转头就发了个链接给我,标题就写着“XX品牌这车,简直是‘智商税’的集大成者!”

我一看,好家伙,这语气,这用词,妥妥的火爆预定啊。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咱们用车社,向来是实事求是,把车说透。

今天这事儿,咱们就得从头捋一捋。

这事儿为啥能炸?

我觉得,根子还在咱们消费者,心里那点儿,怎么说呢,“又想聪明又怕被骗”的纠结。

你想啊,现在科技发展快,车企也玩命宣传“智能”、“科技”、“未来出行”,听着是挺带劲的,好像买了这车,你就一脚踏进了科幻电影。

可真到手了,发现这“智能”吧,有时就像个半吊子,要么反应迟钝,要么根本就是个摆设,你说气不气人?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我记得我上次试驾那款号称“自动驾驶辅助”的轿车,那叫一个玄乎。

厂家宣传片里,车子自己就能跟着导航走,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简直是司空见惯。

我当时心里也痒痒啊,寻思着以后上班路上,就能躺着刷手机,喝着咖啡,让车子自己把我送到公司。

结果呢?

实际开起来,那系统可精贵着呢。

一会提示你“请注意前方障碍物”,一会又“请接管车辆”,搞得我比自己开还累。

那会儿我脑子里就蹦出一句话:“这哪是‘辅助’,这分明是‘催命’啊!”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更别提那些“智能语音助手”了。

你对着它喊“小度小度,我想听周杰伦的歌”,它能给你放一段戏曲;你问它“今天天气怎么样”,它能给你报一个明天的新闻联播。

我有个朋友,他家那车,语音助手听不懂他说啥,他就一遍一遍重复,最后气得直接拍方向盘,说了句:“我还是自己按吧!”

这就是我说的,“智商税”的第一个体现——花钱买了“不智能”的智能。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这还没完。

这事儿的第二个高潮,就得说说这“过度包装”了。

现在的车企,太会讲故事了。

他们能把一个很普通的功能,包装得跟“黑科技”似的。

比如,那个什么“空气净化系统”,听着跟太空舱似的,好像进了车里,就能呼吸到森林里最纯净的空气。

可实际上呢?

不过是个带滤网的风扇,跟家里的空气净化器没啥区别,甚至效果还不如。

但人家车企一宣传,你就觉得,哇,这车真高级,这钱花得值!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新车发布会,厂家在那儿吹嘘一款车的“全景天幕”。

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好像能让你躺在车里看星星。

结果,我走近一看,那“天幕”其实就是一块深色的玻璃,跟普通的天窗差不多,而且还不能打开。

我就觉得,这不就是换了个说法,来忽悠我们吗?

这种“概念营销”,让消费者觉得花大钱买了个“概念”,实际体验却大打折扣。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车企在玩“概念游戏”,而我们消费者,有时候就成了这场游戏的“韭菜”。

咱们拿着真金白银,换来的却是“听着很美,用着不爽”的体验。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不过,话要说回来,咱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车企。

确实也有很多品牌,在智能科技方面,做得可圈可点。

我最近试驾的某款国产新能源车,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就做得相当到位。

在高速公路上,它能平稳地保持车道,自动跟车,甚至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也能及时做出反应。

而且,它的语音助手,也越来越聪明,基本上能听懂我说的八成以上。

这说明,咱们中国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是有进步的,是有实力的。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小高潮了:咱们消费者,到底该怎么“聪明消费”?

我一直觉得,买车不能只听厂家忽悠,也不能光看网上的那些“枪手”评价。

咱们得有自己的判断。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首先,得认清自己的需求。

你买车是为了啥?

是上下班代步?

是周末带家人出去玩?

还是追求驾驶乐趣?

不同的需求,对应的车型和配置也不同。

别听别人说什么“高科技配置”,就盲目跟风。

比如,你家离公司就几公里,每天都堵车,那再牛的自动驾驶,对你来说,可能就没啥用。

还不如把钱花在更实在的地方,比如更舒适的座椅,更省油的发动机。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其次,得学会“体验式消费”。

现在很多车都有试驾政策,别怕麻烦,多去试驾几款车。

在试驾过程中,就得像我一样,把厂家宣传的那些“高科技”,都亲自体验一遍。

看看那个自动泊车,是真的能停进去,还是停半截就卡壳;看看那个语音助手,是真的能听懂你,还是需要你大喊大叫。

别光顾着看车子的外观有多酷炫,内饰有多豪华,得亲自去感受它的“灵魂”。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还有,就是多看一些“接地气”的评测。

我用车社,一直奉行“细节见真章”的原则。

比如,我讲车,不光会告诉你它的百公里加速是多少,更会告诉你,在夏天,它的空调制冷速度有多快;冬天,它的座椅加热,是不是真的能让你从脚底暖到心里。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才是真正影响你用车体验的。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说到这儿,我脑子里又冒出个想法。

你看,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强调“用户体验”,这本身是好事。

但问题在于,他们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是不是真的站在用户的角度?

是不是真的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古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汽车厂商若不能真正“自知”,了解自家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那便如同“夜郎自大”,终究难以长久。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我总觉得,一个真正好的汽车品牌,不应该只想着怎么把车卖出去,更应该想着,怎么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就像咱们老百姓家里的电器,你买个冰箱,它能制冷就行,你买个电视,它能清晰成像就行。

汽车也一样,最基本的功能,得做得扎实。

在此基础上,再谈什么智能,什么科技,才显得有意义。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这次的事儿,就像给所有车企敲了一个警钟。

别以为消费者都是“小白”,都好糊弄。

咱们虽然没你们懂技术,但我们懂生活,我们懂什么是真正的好用,什么是真正的物有所值。

车圈震动!智能车“过度包装”坑太深,别再当韭菜任人宰割!-有驾

所以说,未来的汽车市场,一定属于那些,真正用心做产品,真正尊重消费者的品牌。

那些只会玩概念,玩营销的,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今天这事儿,咱们就聊到这儿。

你们怎么看?

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智商税”经历?

或者,你觉得哪些汽车品牌,在智能科技方面,做得真的不错?

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毕竟,咱们都是爱车的人,一起交流,才能让咱们都变得更聪明,更懂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