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售价大滑坡:曾一车难求加价2万,现8万起售,百公里加速8秒还吃92粗粮,真的香

本田思域的价格现在已经到了8万这个位置,这台以前要多花2万块才能买到的合资明星车,算是彻底把架子放下来了。

这事要是放回几年前,说出去可能都没人信。

我有个朋友,当年就是十代思域的死忠粉,为了买那台车,硬是多掏了钱,还等了好几个月。

本田售价大滑坡:曾一车难求加价2万,现8万起售,百公里加速8秒还吃92粗粮,真的香-有驾

那时候的4S店里,销售顾问一个个都精神得很,跟你聊思域的时候,那股劲儿就跟说自家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一样,字里行间都是“不愁卖”的自信。

那时候的思域,也确实有它厉害的地方。

那个1.5T的地球梦发动机,一脚油门踩下去,177匹马力可不是吹的,百公里加速在当时那一堆家用车里,绝对是拔尖的。

再加上那个很好看的溜背造型和C字形尾灯,开在路上看的人是真的多。

本田算是把年轻人的喜好给摸透了,运动、性能、好看,这几个东西一凑,没几个人能扛得住。

可是谁也想不到,市场的风变得这么快。

几年前还要排队抢的油车,现在一个接一个都得降价才能卖得动。

我最近也去汽车市场逛了逛,那场面跟几年前完全是两个样子。

以前是人围着车看,现在是车摆在那儿等人看。

销售小哥们脸上的表情,就跟天气预报似的,一会儿晴一会儿阴,看客户的眼神里,有期待,也有点没办法的感觉。

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根子还是在新能源车上。

你不得不服,电车那套东西,对传统油车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人家不跟你聊发动机技术好不好,变速箱顺不顺,直接给你整上大屏幕、智能语音和自动开车。

你还在想缸内直喷和多点电喷哪个更省油,人家车里的系统都自己更新好几回了,比你手机APP更新还快。

本田售价大滑坡:曾一车难求加价2万,现8万起售,百公里加速8秒还吃92粗粮,真的香-有驾

这种使用感受上的差别,不是降点价就能简单补回来的。

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些牌子,就像两条活蹦乱跳的鱼,把整个池子的水都给搅动了。

它们不光是在技术上搞创新,在价格上也是一点不客气。

当一台配置很高、动力更猛、用车还便宜的国产新能源车,卖得比你优惠完的合资油车还便宜的时候,大家会怎么选,这结果不是很明显吗。

所以思域降到8万,说它是惊喜,还不如说是没办法。

这是它在这么激烈的市场里,为了能继续卖下去必须做出的改变。

好在,本田这个牌子还有点分量,加上思域这么多年攒下的好名声,还不至于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车子本身来看,就算用现在的标准去挑,这台8万的思域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

它那套1.5T发动机加CVT变速箱的组合,虽然跟电车比不了起步有多快,但好处是技术成熟又可靠,平时上下班开开完全没问题。

8秒多跑完一百公里,在城里想超个车、变个道,肯定够用了。

而且它不挑油,加92号的就行,现在油价这么贵,能省一点就是一点。

再看看底盘,前面是麦弗逊后面是扭力梁,听起来是有点普通,但本田的调校技术还是在的。

开起来的感觉,还是有那么一股子运动的味道,转弯的时候车身很稳,不会给你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对于喜欢开车的人来说,这一点比车里屏幕大不大要重要得多。

本田售价大滑坡:曾一车难求加价2万,现8万起售,百公里加速8秒还吃92粗粮,真的香-有驾

当然,它的缺点也很清楚。

那个内饰设计跟现在的新能源车一比,就好像是好几年前的东西了。

车机系统更是个大问题,功能少,反应还慢,基本上也就只能听个广播。

后排的空间也只能说刚刚够用,想舒舒服服地坐着就别想了。

这些地方,都是它没跟上时代的地方。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花8万块钱买一台思域,到底划不划算?

这其实得看个人情况。

如果你家里安不了充电桩,或者平时开车跑得远,担心电车半路没电,那么一台省心耐用的油车,还是个很实际的选择。

思域的质量和保值率,都是经过这么多年市场验证的。

对于那些讲究实用、不怎么追新潮的人来说,思域现在的性价比确实很高。

花买一台国产车的钱,买到一台技术成熟、牌子也响亮的合资A级车,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它就像一个我们很熟的老朋友,虽然有点跟不上潮流了,但知根知底,用起来很放心。

市场的巨大变化,让以前高高在上的“神车”也得低下头,同时也给了我们买车的人前所未有的选择权。

这肯定是件好事。

不管是选择代表未来的新能源,还是坚守自己喜欢的油车,最后怎么选还是看我们自己。

思域的故事,只是这个大时代变化里的一个小小的影子。

那些曾经让我们兴奋的发动机声音,可能正在慢慢变小,但它们留下的记忆,还有带给我们的开车乐趣,是不会那么容易被忘记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