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车真的只有15%的人后悔?[1]
这个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最新报告,刚看到时我也意外——毕竟网上总刷到“冬天续航打五折”“充电等半小时”的吐槽,怎么实际后悔率没那么高?
直到翻完汽车评测博主“超哥”的调研才明白,不是电车好坏有争议,是买的人没搞懂自己要啥。[2]他找了100位北方电车用户聊,总结出的问题,南方车主可能根本遇不到。
15%后悔的人,全栽在“两个没想到”上
北京的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去年年底跟风买了电车,今年冬天直接懵了:原本标称500公里的续航,开暖风后只剩280公里,上下班往返50公里,每周得充两次电。
更让她糟心的是充电。家附近的充电桩就3个,下班高峰要排队,有次赶时间,愣是在寒风里等了40分钟。“早知道冬天这么麻烦,我肯定选油车。”
“超哥”的调研里,像李女士这样的不在少数。这15%后悔的用户,80%都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冬季续航衰减,二是充电不方便。[2]但反过来想,剩下的85%用户为啥不后悔?
广州的张先生算一个。他每天通勤20公里,小区楼下就有充电桩,晚上低谷期充电一度电才0.5元,一个月电费顶多100块。“之前开油车,一个月油费至少600,一年下来能省近6000,后悔啥?”
关键差异其实藏在“使用场景”里。北方用户冬天要开暖风,续航掉得快,要是充电不方便,麻烦自然多;南方冬天不冷,续航基本够用,充电网点也密,体验感就上去了。
这里得提一句,北方用户要是想买电车,优先选带热泵空调的车型。这种空调不像传统PTC加热那样费电,能少掉10%-15%的续航,亲测有用。[2]
不过有个事我还没搞透:同样是北方,为啥有的城市充电不用等,有的却要排队?后续我会拆解不同城市的充电网点密度排名,帮大家避开“充电难”的区域。
南方vs北方,买电车是“两套逻辑”
之前总有人问我“电车到底值不值得买”,现在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得看你在哪住。
南方用户选电车,重点看“通勤距离”和“充电条件”。只要每天开得不多,家或公司能充电,基本不会后悔。毕竟年均电费比油费省8000块,这笔账谁算都明白。[1]
但北方用户不一样,除了上面两点,还得加一条:冬季用车需求。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家附近没有快充桩,建议再等等。有位东北的车主就说,冬天零下20度,电车放在室外,第二天启动都要先预热10分钟,续航还得再打个折。
“超哥”的调研里还有个有意思的发现:北方买电车的用户,后悔的大多是“冲动下单”的;南方后悔的,基本是“没算清充电成本”的。比如有人住老小区,没法装家用充电桩,只能去外面充,算上停车费,其实没比油车省多少。
这就涉及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买电车前,得先查清楚家周边3公里内有多少快充桩,冬天最低气温大概多少。这些数据网上都能查到,只是很多人没注意。
下次我会专门写一篇“各城市电车适配指南”,把每个省份的注意事项列清楚,比如东北要选啥电池,华南选啥配置,关注我的话,到时候就能第一时间看到。
克制欲望?这3个需求不明确别下单
“买电车要克制欲望”,这句话没错,但很多人理解错了——不是让你别买,是让你别“瞎买”。
第一个要明确的是“日常里程”。要是每天就开30公里,没必要买续航600公里的车,贵了好几万不说,平时也用不上,纯属浪费。反之,要是经常跑高速,续航低于500公里的就得慎重。
第二个是“充电方式”。能装家用充电桩的,选慢充快充都有的车型,晚上充电便宜;装不了的,得确认周边快充桩的数量和排队情况,别光听销售说“充电很方便”。
第三个最容易被忽略:未来3年的用车计划。比如会不会换房子?换的小区能不能装充电桩?会不会有孩子,需要经常带东西跑长途?有位车主就是因为换了没充电桩的小区,现在电车成了“麻烦事”,后悔当初没考虑长远。
之前遇到个读者,纠结了半个月,最后还是选了油车,不是因为电车不好,是他住的地方冬天太冷,周边充电桩又少,“不想每天为充电操心”。其实这就是理性的选择——电车再好,不适合自己也没用。
不过话说回来,电车的发展速度确实快。2025年的充电设施比2023年多了30%,续航技术也在升级,说不定明年北方的充电难题就能缓解不少。[1]这类电车行业的最新动态,我会持续追踪,有新消息就第一时间分享。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要是买电车,最先考虑的是续航、充电,还是价格?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关于电车选购的实操技巧,比如怎么查充电桩密度、怎么算用车成本,我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表格,后续会发出来。关注我,别错过这些能帮你省钱避坑的内容~
数据来源
[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5年新能源汽车用户调研报告
[2] 汽车评测博主“超哥”2025年北方新能源汽车用户调研(样本量100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