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日进斗金的豪车“印钞机”保时捷也不行了吗?
近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发布业绩数据,让人震惊掉下巴。
其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下降99%。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这是打算直接清零的节奏吗。而公司第三季度单季更是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
如果第四季度再按这么下去,利润就不是清零,而是直接亏损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连保时捷这种豪车都卖不下去了?
从财报上看,保时捷的业绩确实出现了雪崩。
除了销售利润,公司前九个月,营业收入也下降了6%,约为268.6亿欧元。
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4.1%暴跌至0.2%,几乎归零。
要知道,这跟保时捷过去相比根本是不敢想象的。
其实不管是汽车还是其它,奢侈品的保值跟富人购买力是不会差的。
看看前几年,2020年到2023年,即便在疫情下,他的营业利润也能达到42亿欧元、53亿欧元、68亿欧元、73亿欧元。
也就是说,逆势下节节攀升。
所以,在2023年,因为营业利润率达到18%,让它获得了豪车“印钞机”的称号。
如今不过2年,利润率已经跌到几乎为零了。
当然,2024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跌了,但当时还有56亿欧元的收入。
而今年三季度真的就是直接跌没了,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
我去看了下,保时捷之所以业绩大跌,应该是战略转型付出的代价。
在电动化上,它受挫了。
上个月,保时捷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的推出,延长多款燃油和混动车型市场生命周期,并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车新平台开发计划将重新调整。
有人说,这些重组措施给保时捷带来了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约合人民币224亿元。
为什么它家的电动车会受挫?
因为中国市场不买了。基本上世界上任何一种豪车,只要中国人不买,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太大市场。
现在,中国本地高端汽车品牌凭借先进新能源电池技术与智能化配置已经抢占了市场份额。
像小米su7,外观上就像保时捷。如果不是安全问题,大家与其买“保时米”,也基本不会买保时捷。
另外一方面,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中相对滞后,根本跟不上中国市场,它的优势还是传统混电跟燃油。
所以,保时捷在中国市场是大溃败。
2025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仅交付32195辆,同比下跌26%。保时捷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直接腰斩,从巅峰时30%缩水至15%。
祸不单行的是,保时捷同时还面临多重压力,比如美国关税政策,也给保时捷带来了巨额额外的成本。另外,保时捷在股市也遭遇了沉重打击。
没办法,保时捷也只能启动一系列自救措施。
比如:延缓电动车推进,裁员。
就今年,它家已经计划推出2轮裁员计划。
此外,保时捷还在中国推进渠道端整合优化,计划2026年将经销商缩减至100家左右。
这就是一步错,节奏全乱。
不过,这家公司毕竟是顶级豪车公司,哪怕靠传统燃油车,它也能渡过难关。
保时捷首席财务官白禹翰也说了:“他们已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方向,现在正坚定地落实各项清晰决策。预计2025年将是保时捷的业绩低谷,从2026年起公司将迎来显著改善。”
毕竟,奢侈品最不缺人消费。这种公司单靠品牌,都能屹立不倒。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可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