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车轮毂选多大合适?大轮毂3大缺点,18寸真是黄金尺寸吗

咱们今天来聊一个特别实在的话题,就是买车的时候,那个轮子到底选多大才合适。

现在很多人去4S店看车,销售人员总是指着高配车型上那个又大又亮的轮毂说,你看这个多气派,多有运动感。

尤其是那个18寸的,简直快被说成是所有家用车都该配的“黄金尺寸”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大轮毂到底是真能提升咱的用车体验,还是说只是厂家和商家为了多赚钱设下的一个“面子”圈套?

家用车轮毂选多大合适?大轮毂3大缺点,18寸真是黄金尺寸吗-有驾

这事儿关系到咱以后开车的舒适度,更关系到咱的钱包,必须得整明白了。

首先得承认,大尺寸的轮毂,从外观上看确实是挺唬人的。

就好比一个人,穿上一双名牌的限量款运动鞋,整个人的气质好像都立马不一样了。

车也是这个道理,一台普通的家用车,如果把原厂配的那个看起来有点小气的16寸或者17寸轮毂,换成19寸甚至20寸的,那车子停在那儿,视觉效果立马就显得高级了不少,感觉好像贵了十几万一样。

这种效果主要是因为轮毂大了之后,轮胎的侧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胎壁,就得变得很薄。

薄薄的橡胶配上大面积的金属轮毂,看起来就特别有性能范儿,跟那些几十上百万的跑车一个感觉。

所以,很多人追求大轮毂,说白了,第一驱动力就是为了好看,为了这个“面子”。

但是,好看的背后,代价也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得一笔一笔地算清楚这笔账。

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咱们坐在车里的屁股和腰。

轮毂越大,胎壁越薄,这就意味着轮胎吸收地面震动的能力大大减弱了。

咱们国家的道路情况比较复杂,减速带、井盖、路面上的小坑小洼随处可见。

如果是胎壁比较厚的轮胎,过这些地方的时候,轮胎本身能像个气垫一样,把大部分颠簸都给化解掉,传到车里就没那么难受了。

可换成大轮毂配上薄胎壁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

过个减速带,那感觉就像车轮子直接砸在地上一样,“哐当”一声巨响,车里的人能跟着颠起来,方向盘都得抓紧了。

家用车轮毂选多大合适?大轮毂3大缺点,18寸真是黄金尺寸吗-有驾

坐在后排的老人或者小孩,被这么晃几下,很容易就晕车了。

所以,为了那个外观上的好看,牺牲掉全家人日常出行的舒适性,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每个人心里都得掂量掂量。

其次,就是对钱包的直接冲击。

这个费用得分好几块来看。

第一块是买车时候的选装费。

很多车型,低配和高配之间差价不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就是轮毂尺寸。

从17寸升级到18寸,可能要多花三五千块钱,要是升级到19寸,加价上万也是常有的事。

这还只是开始。

更要命的是后续的使用成本。

薄胎壁因为它薄,所以特别脆弱。

开车稍微不注意,侧方停车蹭到马路牙子,或者过坑的时候速度快了一点,都很容易导致轮胎侧面鼓包,一旦鼓包,这条轮胎就等于报废了,必须得换,否则就有爆胎的风险。

如果运气再差一点,轮毂直接被磕坏了,那修复或者更换的费用就更高了。

咱们再看看换胎的价格,一条普通的16或17寸家用轮胎,国产品牌大概四五百块,合资品牌也就七八百块。

可是一条19寸或者20寸的薄胎呢?

价格立马就翻倍了,一条胎一千五是起步价,稍微好点的品牌奔着两三千就去了。

家用车轮毂选多大合适?大轮毂3大缺点,18寸真是黄金尺寸吗-有驾

你想想,万一不小心坏了一条,半个月的油钱可能就没了,这谁能不心疼?

再来说说对车子本身性能的影响。

很多人以为换大轮毂能提升操控,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大轮毂通常会配更宽的轮胎,确实能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干燥路面上抓地力会更好,刹车感觉也会更扎实。

但是,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轮毂越大,通常也越重。

这就好比让你穿着一双厚重的靴子去跑步,你起步肯定会觉得更费劲。

车也一样,轮毂重了,发动机带动它转起来就需要更多的力气,这样就会导致车子起步加速感觉变慢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肉了”。

同时,因为发动机更费力,油耗自然也就会悄悄地往上涨。

百公里多个半升到一升油,看起来不多,但一年跑个一两万公里下来,多花的油钱又够买小半条轮胎了。

这些隐性的成本,厂家和销售在向你推销大轮毂的时候,往往是不会主动提起的。

那么,到底多大的轮毂才算合适呢?

所谓的“18寸黄金尺寸”这个说法,其实并不科学,因为它脱离了具体的车型来谈。

选轮毂就像选鞋子,得看脚的大小。

对于那些小型的或者紧凑型的家用车,比如本田飞度、丰田卡罗拉这类,它们本身的车身尺寸、重量和悬挂系统,都是按照15寸或者16寸的轮毂来设计的。

家用车轮毂选多大合适?大轮毂3大缺点,18寸真是黄金尺寸吗-有驾

你硬要给它换个18寸的大脚,就好像让一个小孩穿上他爸爸的鞋,不仅不协调,跑起来还容易摔跤。

对这类车来说,最多升级到17寸,就已经是在外观和实用性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了,再大就纯属是花钱买难受。

而对于中型轿车,比如本田雅阁、大众迈腾这个级别的,18寸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这类车本身尺寸更大,底盘也更扎实,能够很好地驾驭18寸轮毂带来的变化。

它既能提供不错的视觉效果,也能在操控性上带来一些积极的提升,同时舒适性的牺牲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如果你的车是这个级别,而且你对驾驶感受有那么一点点追求,18寸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均衡的选择。

至于SUV车型,情况就更特殊了。

城市SUV,比如本田CR-V、大众途观这些,原厂配18寸或者19寸都很常见。

因为它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平整的城市道路上行驶,所以问题不大。

但如果你买的是一台标榜越野能力的SUV,或者是你希望自己的车能应付更复杂的路况,比如回老家走走烂路,或者去郊区自驾游,那过大的轮毂反而成了累赘。

薄薄的轮胎根本经不起非铺装路面的折腾,蹭一下石头可能轮毂就花了。

很多真正懂越野的玩家,甚至会反向操作,把原厂的大轮毂换成尺寸更小、但可以配更厚实越野轮胎的轮毂,这才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说到底,咱们普通老百姓买家用车,图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安全、舒适、省心、省钱。

大轮毂带来的那个“面子”,是否值得我们用日常的舒适性、更高的使用成本和潜在的风险去交换,这是一个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很多时候,那个看起来不那么起眼,但胎壁厚实、价格实惠的17寸轮毂,可能才是最适合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隐形冠军”。

它能让你在面对减速带和烂路时更有信心,能让你的家人坐得更安稳,也能在换轮胎时让你的钱包不那么“受伤”。

所以,在选车和用车时,别轻易被那些光鲜的外表和“大就是好”的宣传所迷惑,真正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配置,这才是最聪明的消费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