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本田新战略:电动车投资减少,混动汽车成发力重点!

本田近期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大幅缩减纯电动车投资,转而聚焦混合动力汽车(HEV)市场。根据官方声明,原计划到2030年投入10万亿日元的电动化预算被削减至7万亿日元,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30%下调至20%左右,而混合动力车型将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这一调整背后是多重市场因素的驱动:

一、战略调整的核心背景

1. 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

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显著放缓,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车销量同比仅增长2.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7%。消费者对续航焦虑、充电设施不足及保险成本过高等问题的担忧持续存在,而混合动力车型凭借无需充电、低油耗、长续航的特性,成为现阶段更务实的选择。本田预计到2030年混动车型年销量将达220万辆,占总销量的60%以上。

2. 成本与政策压力

电动车高研发投入与低回报率的矛盾突出。本田2024财年财报显示,尽管营收增长6.2%,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4.5%,关税等因素预计将导致2025财年营业利润再降59%。与此同时,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45.3%的关税,倒逼车企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混动车型规避政策限制。

3. 技术路线的阶段性选择

本田认为混合动力是向全面电动化过渡的关键技术。其i-MMD混动系统通过电驱为主的逻辑,实现了3.9L/100km的馈电油耗(以思域e:HEV为例),并通过能量回收系统提升能源效率。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在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量产)和充电基建完善前,难以完全替代混动的实用性。

二、具体战略举措

1. 混动产品矩阵扩张

本田计划在2027-2030年四年内全球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重点开发适配大型车的高性能混动系统,提升牵引能力和环保性能。通过零部件通用化和规模效应,目标将混动系统成本较2018年降低50%以上,并同步提升燃油经济性10%。

2. 生产布局调整

改造美国俄亥俄州三大工厂为“油电双线”生产基地,既生产基于e:Architecture平台的电动车,也强化混动系统本地化生产能力,以平衡市场需求与供应链灵活性。在中国市场,本田将与Momenta合作开发针对本土路况的ADAS系统,并计划2035年实现纯电车型100%销售。

3. 长期技术储备

尽管短期收缩电动车投资,本田仍坚持204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其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已于2024年投产,计划2020年代中后期量产,目标能量密度较现有电池提升2倍以上。同时,与通用合作的氢燃料电池车已启动量产,中国市场更将提前至2035年实现纯电销售100%。

三、行业影响与挑战

1. 竞争格局重塑

本田的调整与丰田、福特等车企形成呼应。丰田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通过三电系统升级,实现电机功率提升16%,中国市场累计销量已超370万辆。而福特去年削减40%电动车投资,转向混动车型开发。这一趋势显示,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更倾向“双轨并行”策略。

2. 环保目标的平衡

混动车型虽比燃油车减排30%-50%,但仍依赖化石燃料。本田需在2050年碳中和目标下,加速混动技术迭代的同时,确保纯电车型占比稳步提升。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含插混)的政策,将对其长期战略构成压力。

3.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教育

尽管混动需求增长,但部分市场对“过渡技术”的接受度仍存疑。本田需通过技术宣传(如i-MMD的“电驱为主”逻辑)和使用场景渗透(如城市通勤的零排放模式),强化混动车型的价值认知。

四、总结

本田的战略调整是对市场现实的务实回应,通过聚焦混动巩固基本盘,同时为电动化技术突破争取时间。这一“短期务实、长期激进”的策略,既符合当前消费者需求,也为固态电池、氢能源等颠覆性技术预留了发展空间。然而,如何在混动市场与丰田等对手竞争,同时应对政策倒逼的电动化压力,将是本田未来十年的核心挑战。

解读本田新战略:电动车投资减少,混动汽车成发力重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