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夕阳下的澳大利亚墨尔本街头,一辆裹着黑白迷彩伪装的重磅SUV悄然驶过,隐约可见方正硬朗的轮廓和隆起的前机盖线条。当地车迷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社交媒体瞬间沸腾——这正是比亚迪高端品牌腾势即将登陆澳洲市场的先锋军:换上新标识的“腾势B5”和“腾势B8”。它们不只是简单的“贴标车”,而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下的关键落子:带着超过1200公里的混动续航里程(CLTC标准)、专为右舵驾驶优化的底盘系统,以及瞄准丰田普拉多等传统豪强的野心,即将在今年三季度正式吹响进军南半角的号角。
---
一、远渡重洋的硬核技术:续航与性能的双重突破
当澳洲消费者还在为续航焦虑犹豫不决时,腾势B5/B8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插电混动技术+1200公里续航组合。这一数据并非纸上谈兵,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动力架构实现——
- B5搭载1.5T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爆发505kW峰值功率和760N·m扭矩,匹配31.8kWh刀片电池,零百加速仅需4.8秒;
- B8升级为2.0T混动系统,功率跃升至550kW,配备更大容量的36.8kWh电池组,即便作为七座车型仍保持1200公里续航。
这样的性能表现直接超越比亚迪已在澳洲销售的Shark 6皮卡,甚至让传统燃油越野车如丰田普拉多(通常续航700-800公里)相形见绌。更关键的是,插混结构完美化解了澳洲充电设施不足的痛点——没电时直接烧油行驶,彻底消除里程焦虑。为确保适应性,工程团队对电池布局、悬架调校进行针对性改良,甚至调整了云辇-P液压车身控制系统的参数,以适应澳洲复杂的非铺装路面。
二、为何改名“腾势”?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升级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国内热销的“方程豹豹5/豹8”在澳洲摇身变为“腾势B5/B8”。这并非随意更名,而是比亚迪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 统一高端形象:腾势作为比亚迪旗下定位高端的子品牌,在海外市场认知度更高,更易建立豪华标签。
- 避免命名混淆:外媒实测显示,“方程豹”的直译名“Fang Cheng Bao”在英语语境中辨识度低,而“Denza B5”更简洁易记。
统一命名体系也有利于后续车型导入。例如定位高端纯电旅行车的腾势Z9,将直接对标保时捷Taycan Cross Turismo;而豪华MPV 腾势D9则瞄准雷克萨斯LM市场,形成覆盖越野、旅行、商务的全品类矩阵。这种“家族化命名+差异化定位”的组合拳,正是中国品牌出海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本地化战略:从右舵改装到精准定价
要征服澳洲市场,仅靠技术远远不够。比亚迪深谙此道,在落地策略上做足了功夫:
- 深度右舵适配:不仅方向盘位置调整,更重新设计踏板布局、转向逻辑及安全气囊弹出方向,确保符合澳洲碰撞标准。
- 接地气定价策略:据澳洲媒体报道,B5起售价或定在6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B7座版约8万澳元(约合人民币37.5万元),显著低于同级德系竞品。
- 渠道精耕细作:澳洲负责人萨吉德·哈桑强调“不求网点数量,但求单店质量”,初期集中在悉尼、墨尔本等核心城市设体验中心,避免盲目扩张。
这种务实态度还体现在产品选择上。针对澳洲家庭热衷户外旅行的习惯,比亚迪优先导入七座B8和可拖挂2.5吨的越野车型(尽管略低于普拉多的3.5吨)。同时预留后手——若充电网络完善,随时可加大纯电车型投放。
四、全球棋局中的澳洲落子
澳洲战场只是比亚迪全球化的一环。2025年,其海外销量目标剑指80万辆,同比增幅超90%。短短半年内,海外销量已突破41.7万辆(超2024全年),其中巴西工厂15个月火速投产,匈牙利基地辐射欧洲,形成“亚洲-南美-欧洲”的三角制造网络。
更值得期待的是技术输出同步升级。比亚迪正推进“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出海,DiPilot平台未来或将登陆澳洲车型,提供高速NOA、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当特斯拉Cybertruck即将登陆澳洲的传闻甚嚣尘上时,比亚迪选择以混动技术切入,再逐步导入纯电的“两步走”策略,反而可能后发制人。
---
从墨尔本街头偶遇伪装车,到四季度交付倒计时,腾势B5/B8的澳洲征程凝聚着中国车企出海的系统性思考——技术层面以长续航破局焦虑,品牌层面借高端名称重塑认知,运营层面用本地化打磨细节。正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长所言:“比亚迪带来的是科技感与变革的力量”。当1200公里续航的混动旗舰穿越红土大陆,这场由比亚迪主导的新能源全球化叙事,才刚刚翻开序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