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高速新规来了,最值得说道说道的,是那个神鬼莫测的“断崖式限速”,终于要被干掉了。
讲真,以前在高速上开车,那根本不是驾驶,那是在渡劫。你开着一辆你自以为性能卓越的现代工业结晶,听着小曲唱着歌,速度120,心情美滋滋,感觉自己就是秋名山车神附体。突然,一个80的牌子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你眼前,像一个突然蹦出来的魂系游戏BOSS,伴随着导航林志玲姐姐毫无感情的“前方限速80”,你的心跳和刹车盘温度一起飙升。这一脚刹车下去,踩没的不是速度,是快活,是阳寿。这种体验,三体人看了都得撂下一句“你们地球的物理规则太不讲理了”,然后含泪返航。现在,不装了,摊牌了,这个反人类的设计终于被优化了。提前给预告,给缓冲,这不叫人性化,这叫常识,这叫一个系统在运行了N年之后,终于打上了一个早就该打的补丁。
这背后是什么?是管理者开窍了吗?是他们良心发现了吗?别逗了。核心只有一个:效率。他们终于想明白了,把司机当猴耍,搞这种惊吓式管理,除了制造急刹、追尾和堵车,屁用没有。而堵车,是会影响这条钢铁长龙收租效率的。所以这不是恩赐,这是优化KPI。就像一个APP,之前疯狂弹窗,用户都快卸载了,产品经理才哭着说,爸爸们别走,我改,我再也不弹了。你信吗?他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来推送广告而已。
然后就是更典中典的弹性收费。听起来特别高大上,什么价格杠杆,什么削峰填谷,一套一套的。说白了不就是价格歧视么?不就是高速公路版的“双十一”么?白天高峰期,价格拉满,专宰那些时间比钱重要的商务人士和都市精英。晚上十点后,打折促销,专门留给那些为了省几十块钱可以牺牲睡眠和发际线的中年人。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条真的心态崩了。这是在逼我做选择,是要我那点所剩无几的钱,还是要我那点所剩无几的命?这哪是开车,这是在用生命和钱包玩一场大型社会实验。最好的策略是什么?不是研究什么时候便宜,而是直接把这餐厅给爆了。当然,我们做不到,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当那个被大数据精准筛选的用户,在深夜里红着眼睛,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盘算着省下的过路费能不能买两斤排骨。
还有那个货车费用降低10%,听起来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最终惠及我们消费者。是是是,逻辑上完美闭环。但这就好比一个大型玄幻小说里的设定,叫“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这降低的10%就是那个“一”,理论上存在,但经过层层传导,中间商赚差价,最后到你手里的那块猪肉,能便宜五毛钱吗?别想太多,能不涨价就已经是慈悲了。
当然,这次新规里也不是没有好事。比如新能源车服务区充电体验提升。以前开电车上高速,那不叫旅行,那叫“极限生存挑战”,每个服务区都是一个随机宝箱,你永远不知道里面的充电桩是好的、是坏的、还是被油车占着的。这种感觉,就像在玩《道诡异仙》,你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精神状态随时可能出问题。现在好了,充电桩要加大加大加大,密度要提升。这也不是因为他们爱环保,爱地球。而是他们怕啊,怕再不搞基建,以后这条路上跑的全是增程和混动,纯电车主直接把高速拉黑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这不是未雨绸缪,这是亡羊补牢。他们不是在拥抱未来,他们是在拼命追赶那个已经快要甩掉他们的未来。
写到这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的脑回路了,这都能联系到一块去。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糙快猛的逻辑。
你看那个执法重点的转变,更有意思了。以前死盯超速,每个摄像头都是一个电子功德箱,就等你来捐香火。现在呢?严查疲劳驾驶和占用应急车道。为啥?因为超速这门生意,随着大家车子性能越来越好,导航越来越智能,已经没那么好做了。而疲劳驾驶和占应急车道,那是真的会“一键清档”的,直接造成服务器(高速公路)大面积瘫痪。说白了,以前是怕你搞乱秩序,现在是怕你直接把自己搞没了。毕竟,韭菜如果都被连根拔起了,那下个季度跟谁收钱去?韭菜的可持续性,才是永恒的核心议题。这才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最高形态:我,规则制定者,永远不能输。
所以,别把这次新规看得太重,也别看得太轻。它本质上,就是一次大型系统的版本迭代。修复了一些明显影响用户体验的恶性BUG,优化了付费模型,增加了对新型付费玩家(新能源车主)的兼容性。它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这个系统更稳定、更高效地运行下去。至于你我,作为这个系统里的玩家,能做的就是赶紧把新版本的更新说明看明白,别再用旧的攻略去打新的副本。不然,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毕竟,路还是那条路,但路上的规矩,已经不是那个规矩了。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