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两件事让很多人心里都犯起了嘀咕,主角都是同一个,就是那个在中国市场曾经像神一样存在的上汽大众。
第一件事,是它在南京的工厂,在生产完最后一批车之后,正式关停了。
另一件事,是它公布了上半年的销量成绩单,卖了差不多四十九万辆车,听起来不少,但跟去年一比,却少了将近百分之四。
这两件事放在一块看,味道就不太对劲了。
那个我们印象里,家里长辈买车首选、闭着眼睛买都不会错的大众,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是它自己跟不上时代了,还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变得太强了?
咱们先说说关厂这事。
南京这个工厂可不是什么边边角角的小作坊,它是上汽大众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像大家熟悉的Polo、斯柯达品牌的好几款车,都是从这里开出来的。
可以说,它见证了过去十几年,上汽大众在中国最风光的日子。
现在说关就关,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车没以前那么好卖了,尤其是燃油车。
生产线如果开着,但没那么多订单,那每天的成本就像流水一样往外淌,与其这么耗着,不如干脆停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命运,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那个属于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慢慢画上句号了。
再来看那个销量数据,下滑了百分之三点八九。
这个数字单独看,好像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但关键要看跟谁比。
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那块,简直是一天一个样。
咱们自己的品牌,比如比亚迪,一个月就能卖出二三十万辆,几乎是上汽大众一个季度的量。
这么一对比,压力就全来了。
过去,大众在中国市场上是老师,是标杆,别人都是跟着它学;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它成了那个需要奋力追赶的学生。
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一个曾经的王者来说,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
那么,上汽大众手里是不是就没有牌可打了呢?
也不是。
它旗下那几款家喻户晓的车型,像朗逸、帕萨特和途观,依然是很多人买车时会考虑的选择,在燃油车领域里,它们的实力还是摆在那里的。
朗逸这车,可以说是最懂中国人的合资车之一。
它不是德国大众原生的车型,而是上汽大众的团队,把中国家庭的需求研究得明明白白之后,专门打造出来的。
中国人喜欢什么?
空间大、看起来气派、省油耐用。
朗逸把这几点都做到了,所以它能连续好多年成为轿车销量的冠军,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的新款朗-逸,也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年轻,换上了那种像星星一样的中网,车里也装上了大屏幕,想尽办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帕萨特就更不用说了,它在中国曾经是B级车的代名词,是很多单位的公务用车,也是很多生意人眼中“有面子”的选择。
开一辆帕萨特,就代表着一种稳重和成功。
为了适应现在的市场,帕萨特也开始“变脸”,搞出了两种前脸设计,一种是传统商务的,给喜欢成熟风格的人;一种是运动化的,给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想把两边的客户都抓住。
车里面的科技配置也堆得满满的,什么副驾驶专用的娱乐屏、能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导航信息的抬头显示,能给的都给了。
还有途观,当年它可是开启了中国城市SUV热潮的功臣。
那时候买途观,不加点钱都别想提到车,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它好就好在,既有轿车的驾驶感受,又有SUV的高视野和通过性,完美满足了城市家庭的需求。
现在的途观,外观设计依然很硬朗,内饰也保持着德系车一贯的实用和质感。
你看,这三款车,每一款都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它们共同撑起了上汽大众的销量大盘。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
当整个汽车市场都在朝着新能源和智能化飞速奔跑的时候,仅仅守着燃油车这块阵地,就显得有些被动了。
这就好比,你打篮球的技术再好,可现在大家都在踢足球了,规则都变了。
真正的挑战,来自新能源这条全新的赛道。
现在有个数据非常惊人,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快接近百分之五十了。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现在马路上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这已经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眼前的现实。
在这场变革中,上汽大众也推出了自己的纯电车型,就是ID.系列,比如ID.3、ID.4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车开起来的感觉,底盘的扎实程度,都保持了大众一贯的高水准,是正儿八经的“德味儿”。
可为什么它们在市场上的反响,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呢?
因为咱们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给消费者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打个比方,大众的ID.系列像一个严谨的工程师,他会告诉你我的平台有多先进,电池有多安全。
而咱们的自主品牌,更像一个贴心的产品经理,他不仅把车造好,还往车里塞进了大冰箱、大彩电、舒服的沙发,车机系统用起来像智能手机一样流畅,语音助手能陪你聊天解闷,智能驾驶能让你在堵车和跑高速的时候省不少心。
这两种不同的造车理念,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
很多人买新能源车,已经不只是买一个交通工具了,更是买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所以我们看到,大众的ID.3,不得不把价格降到十几万出头,用性价比来吸引客户,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一个像上汽大众这样的巨头,不会坐以待毙。
它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并且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放下身段,和别人合作。
比如,它宣布要和咱们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一起开发新车。
这个举动意义非凡,这说明大众承认,在软件和智能科技这些领域,中国品牌已经走在了前面,它需要虚心学习,借用别人的力量来给自己补课。
这是一个艰难但非常明智的决定,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老牌巨头想要跟上时代变化的决心。
这或许是它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能否赢回未来的关键一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