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现在满大街跑的新能源电车,大伙儿心里是不是都觉得,这玩意儿又省钱又环保,开起来还特有科技感?
可您想过没有,这车要是半道上给你撂挑子了,会是个啥景象?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一个可能让几千万电车车主越来越头疼的麻烦事:您的爱车要是坏了,可能连拖车都得排大队,路边那些熟悉的修理铺,更是对您的车摆摆手,说“不敢修,修不了”。
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技术太复杂,还是背后有别的原因?
咱们先看个数据,到今年6月份,咱们国家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快摸到3700万辆的门槛了,这队伍是相当庞大。
车跟人一样,都有生老病死,开个几年,小毛病大问题肯定会慢慢多起来。
按理说,车多了,修车的生意也该跟着火起来才对。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很多我们以前习惯了的街边汽车维修店,面对电车这块“新蛋糕”,非但没吃上,反而一个个关门大吉了。
这就奇怪了,放着钱不赚,图啥呢?
这背后的水,可深着呢。
很多车企从您买车那一刻起,就给您上了一副“黄金手铐”。
他们会用各种听起来特别诱人的“权益”把您牢牢套住。
最典型的就是那个“终身免费换电池”或者“超长质保”。
听着美吧?
可附加条件是:您车子的所有保养、维修,哪怕是换个轮胎,都必须到他们指定的4S店去做。
您要是图便宜省事,在外面随便找个店保养了一下,对不起,您的那些“尊贵权益”立刻作废。
这招够狠吧?
它等于直接告诉你:你的车,从生到死,都得在我这儿消费。
为啥车企要这么干?
俩字:利润。
汽车的售后市场,那可是个油水丰厚的大金矿。
就拿最简单的保养换机油来说,有燃油车主算过一笔账,在4S店用最基础的机油,一次下来小600块跑不了。
可要是自己上网买品质更好的名牌机油,再找个修理店花个几十块钱工时费,总共也就300块出头。
这中间的差价去哪儿了?
您品,您细品。
换轮胎也是一个道理,4S店的价格比外面市场价贵个三四成都是常态。
这些还只是小打小闹,真要是出了故障需要维修,那利润更是惊人。
这么大一块肥肉,车企怎么可能轻易让给路边的小店呢?
所以,用权益捆绑,强制车主回流,就成了他们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除了用利益捆绑,有些车企的做法甚至带上了一丝“恐吓”的意味。
之前就有传闻,说某家知名车企把一个私自维修他们品牌电车的修理工给告了,最后还真把人送了进去。
这事儿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里,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
一下子,所有第三方修理店都怕了,谁还敢碰电车?
这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了,是为了修个车,别把自己给修进去了。
这么一来,独立维修店面对电车,基本就只剩下“洗车”和“补胎”这两项业务了,核心的维修保养根本不敢沾。
当然,咱们也得说句公道话,电车维修确实有它的特殊性,不是谁都能干的。
首先是安全问题,电车内部到处都是高压线路,电压好几百伏,跟家里的220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操作不当可是要出人命的。
电池包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个非常精密的化学品,处理不好,短路、自燃的风险随时存在。
其次是技术壁垒,现在的电车,集成化程度特别高,很多零件都打包成一个“总成”。
啥意思呢?
就是以前坏个小零件,换了就行;现在不行,一个小地方出问题,可能得把整个一大块都换掉。
甚至有些复杂的故障,连4S店自己的师傅都搞不定,只能把车运回工厂,让总部的工程师来处理。
这就导致了街边修理店从技术上和设备上,都很难跟上电车的维修要求。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
一方面,车企用“霸王条款”和“法律威慑”把第三方维修店的路给堵死了;另一方面,电车本身的技术复杂性又让这些小店望而却步。
结果就是,独立的电车维修生态根本建立不起来。
那车主怎么办?
车一旦在路上抛锚,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毛病,您唯一的选择就是打电话给4S店,然后等着他们派拖车来,把车拉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外的指定维修中心。
您想想看,全国几千万辆电车,以后但凡出点问题,都得靠拖车来解决。
而我们现有的拖车数量,是按照以前燃油车的模式来配置的。
燃油车很多小毛病,比如换个电瓶、修个线路,路边店师傅十几分钟就搞定了,根本用不着拖车。
现在情况变了,需求瞬间暴增,供给却没跟上,那结果必然是“拖车荒”。
以后您在高速上抛锚,打救援电话,对方很可能会告诉您:“师傅您别急,前面还有三位在排队,您耐心等俩小时。”
这对车主来说,增加的不仅仅是等待的焦虑,更是实实在在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小保养贵个一两倍也就忍了,万一遇上大点的故障,那才叫头疼。
之前就有位开美国某品牌电车的车主吐槽,车坏在了外地,4S店说得拖回上海总部修,一张拖车费的报价单就高达6000块!
而且这一来一回,加上维修排队,没两个月车都回不来。
这期间的误工费、交通费,找谁说理去?
更让人窝火的是,车企当初许诺的那些“权益”,到真要兑现的时候,又会冒出各种“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的条款。
有车主反映,自己的车开了两年,感觉续航掉了两成,就想去申请免费换电池。
结果4S店用他们的“专用设备”一检测,说衰减只有19.8%,没达到20%的更换标准,不给换。
还有的车主,好不容易熬了六年,电池衰减终于达标了,兴冲冲去换,又被告知,免费的只是电芯,您得再交三万块的“服务费”和“配件费”。
这不就跟“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仅供参考”一个道理吗?
这一系列的麻烦事儿,让很多电车车主原本的新鲜感和优越感,逐渐被烦恼和无奈所取代。
当初以为买了个省心省钱的“未来座驾”,结果却成了个需要小心翼翼伺候的“玻璃娃娃”。
于是,一些车主开始怀念起那个虽然油价贵点,但修车方便、说走就走的燃油车时代。
有分析机构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据说在国内的电车车主里,大约有22%的人表示,下一辆车可能会重新选择购买燃油车。
这无疑是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敲响的一记警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