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定日县,海拔4300米,蔚来最新一座换电站正式上线。就在8月7日,“Power UP 2025”加电日活动同步举行。直播镜头下,李斌驾驶全新ES8,从日喀则一路换电抵达珠峰大本营。这条川藏线上的能源走廊,让“成都到珠峰”的自驾路线不再是燃油车的专属——纯电车主也能畅享高原探险。这场变革,会否让中国新能源产业格局发生新的转折?
纯电自驾高原,不再只是想象
过去,高原自驾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个难题。热门旅游季节,在稀疏的充电桩前排队成了常态。“续航焦虑”和“充能等待”几乎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在陆家嘴金融交易会上,一位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曾坦言:“川藏线补能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但如今情况彻底改变——G318沿线15座蔚来换电站已实现接力覆盖。据Wind终端数据,截至2025年8月,全国高速公路上已建成超1000座高速换电站,总数突破3400座,每隔百余公里就有一个补能点。
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
细看这场布局,其实离不开政策和资本双重作用。从注册制改革落地,到地方政府鼓励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充/换电网络”,A股上市公司纷纷跟进。例如,中国铁建在今年中报中披露,其旗下基建板块新增新能源项目订单同比增长18.6%。而同花顺行业热度指数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板块连续三周排名TOP3。有券商首席分析师向笔者透露:“国家层面正酝酿进一步优化高原地区新能源配套标准,这将直接利好相关龙头企业。”
用户体验升级,引发认知裂变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燃油车才能应对复杂地形和极端气候。但随着蔚来的密集布局,这一认知正在被颠覆。一位重庆用户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川藏自驾攻略:“从成都出发,全程只需扫码即可完成自动化换电,每次用时不到五分钟。”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今年二季度国内纯电竞争车型销量环比增幅达到14.2%,其中长途旅行型增速最为显著。这不仅扩展了消费者选择,也带动了上下游供应链的活跃度。
延伸影响:ESG风险模型与产业链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铺设智能补能网络,对整个汽车及能源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从环境、社会、治理(ESG)角度来看,高海拔地区的清洁能源利用率提升,有助于减缓碳排放压力。同时,上游动力系统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等,也开始调整产品适配方案以应对极端气候考验。此外,据某基金持仓报告显示,部分投资机构已将“可持续交通基建”纳入资产配置优先级。
误区揭示:不是所有区域都适合盲目扩张补能网络。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度追求覆盖密度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应结合实际流量进行动态调整。”数据显示,目前部分低流量路段单站利用率不足30%,后续如何平衡投入产出,将成为运营方的新课题。
三项可操作建议:
1. 资产配置方面,可关注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且深耕高原市场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
2. 对于有意尝试长途纯电竞驶的个人用户,应提前规划线路并实时关注官方APP更新,以规避突发天气或道路管控风险。
3. 企业层面建议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共享交通大数据,实现按需布点,提高单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表格解读:政策演变趋势一览
| 政策名称 | 核心要求 | 执行时间 | 新旧差异 |
| --- | --- | --- | --- |
|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9) | 补贴购置/重点城市试点 | 2019-2021 | 补贴为主+有限区域 |
|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 | 完善全国充/换网+技术创新 | 2021至今 | 网络全面铺开+技术门槛提高 |
券商观点分歧:
- 中信证券认为,高原及边远地区补能体系完善将刺激当地旅游经济,但短期盈利能力仍受限;
- 中金公司则预计,新政出台后相关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改善;
- 广发证券提醒投资者警惕因过快扩张导致固定成本增加的问题,并建议关注长期现金流表现。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是否还坚持传统燃油观念?面对这波纯电竞驶革命,你愿意成为下一批踏上雪山之旅的人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