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最近后台留言快被关于哈弗H5的询问给挤爆了:“H5如今怎样?”、“是不是不行了?” 作为在汽车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必须站出来和大家聊聊,分析下这背后的原委。
回忆起去年,新款哈弗H5上市,那场面,声势浩大!
凭借“坦克平台”、“非承载式车身”这些标签,加上5.19米的车身长度、3.14米的轴距,往那儿一摆,气势逼人,比某些中大型SUV还抢眼!
厂商还给它贴上“国民善工利器”的标签。
摆明了想一统市场,既要满足小本经营者拉货的需求,又要兼顾乡镇用户在复杂路况下的行驶,节假日还能带一家老小去郊游,好像要成为“全能王”!
只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差距。
看今年的八月成绩:671辆!
即便比上月稍微增长,可与竞争对手北京BJ40那2645辆的销售额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这落差,好比“我与商业巨擘的财富鸿沟”!
这到底是为什么?
莫非是哈弗H5的“坦克基因”不够纯粹?
还是“国民利器”的定位出了问题?
以我来看,哈弗H5的症结在于“求全反失”。
先说说这“坦克平台”。
确实,哈弗H5采用了增强型大梁,数据也颇为亮眼,胜过一些合资车型。
车身也大量运用高强度钢材,安全系数毋庸置疑。
然而诸位,我们买车不是买战车啊!
坚固耐用固然重要,也不能忽视其他维度。
这哈弗H5,为了追求所谓的“硬汉”形象,车体尺寸也跟着膨胀。
5.19米的车长,在都市里驾驶,简直是折磨!
停车艰难,调头困难,对驾驶技术不熟练的人尤为不友好!
再说说这“国民利器”的定位。哈弗H5想兼顾所有,结果却顾此失彼。
经营建材生意的小老板老张,原计划购买一辆哈弗H5用来运货。
看了实车后直摇头:“这车比我的皮卡还长,在市区里转弯抹角真麻烦。细算一下,油耗支出比皮卡还多,还是继续用我的皮卡算了。”
居住在乡村的老李也在犹豫:“我需要跑山路运输农资,然而2.0T柴油版实际耗油量接近9升/百公里,比我之前的老旧SUV更费油。花费十几万买辆车,养护成本比皮卡还高,不值当。”
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抱怨:“我原本打算入手哈弗H5去露营,后来发现它没有牵引资质,想拖挂房车都不允许。隔壁品牌的BJ40虽然价格稍高,但能满足我的要求,只能选择它了。”
明白了吗?
这哈弗H5,看似考虑全面,实际上处处受限。
它将“大”做到了极致,却忽略了用户最为关注的开销。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购车不只是为了撑面子,更要精打细算。
耗油量高、停车不便、功能受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阻碍。
总的来说,哈弗H5的定位,就是典型的“贪多嚼不烂”。
想要成为“瑞士军刀”,结果反倒成了“累赘”。
再看网络社区里的评论,可谓直言不讳!
有人调侃:“新款H5过于冗长,造型也不够美观,像个铁皮盒子!” 此话或许有些刻薄,但也反映出新款H5的外观设计并未得到所有消费者的认可。
也有人抱怨:“油耗实在太高,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这直击哈弗H5的软肋。
对于多数家庭而言,油耗是不可回避的考量因素。
还有人指出:“既没有七座版本,也没有牵引资质,根本称不上‘全能’!” 这直接点出了哈弗H5在市场定位上的不足。
既然想做“多面手”,就该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
正所谓《礼记·大学》中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哈弗H5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因此,哈弗H5想要扭转颓势,务必“化繁为简”。
首先,缩减车身尺寸。
城镇用户对车辆大小极为敏感,尺寸更小的车型,更能适应城市路况。
然后,保留非承载式车身与四驱系统。这是哈弗H5的硬实力,不可轻易舍弃。
再者,推出混合动力版本,以此降耗。
如今已是新能源时代,推出混动车型,降低燃油消耗,方能吸引更多顾客。
最后,增设七座型号,并提供牵引认证。
既然立志成为“多面手”,就应当尽量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唯有如此,哈弗H5方能摆脱当下困境,重获市场青睐。
当然,这仅是鄙人拙见。
各位看官,您认为哈弗H5还有机会吗?
或者说,您觉得哈弗H5应该如何改进,才能重返巅峰?
说句心里话,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至今着实不易,我们都期盼它们可以做得更好。
但有些问题,必须明确指出,才能帮助它们进步。
哈弗H5的境遇,也给其他汽车厂商敲响了警钟:打造车辆不能只看硬件堆砌,更要关注用户实际需求。
只有真正理解用户,才能制造出真正的好产品。
终归一点,用户才是核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