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

小米YU7车主集体暴怒:说好年前提车,现在告诉我等一年?

数百人联名退定金,销售却画饼:交付可能提前!

武汉的张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抢到小米YU7头批订单,却换来一场长达一年的等待。 6月26日发布会当晚,她火速下单,24小时内完成锁单,满心以为能早早开上新车。 结果订单页面冷冰冰的数字让她傻眼:提车要等50-53周,足足350天! 和她一样崩溃的,还有上百名首批车主。 他们自发联名签字,要求小米退钱,而联名书上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一、3分钟卖爆20万辆,等车却要一年多

小米YU7上市当晚的数据堪称疯狂:3分钟大定破20万,1小时冲到28.9万,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 雷军直播时直言“愣住,反复确认好几遍”。 狂欢背后,交付危机瞬间爆发。

准车主们发现,锁单前根本看不到具体交付时间。 直到支付5000元定金、完成锁单操作后,APP才弹出等待提示:标准版最长61周,Pro版54周,顶配Max版也要42周。 这意味着现在下单,提车得排到2026年。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更憋屈的是头批用户。 “发布会后48小时内锁单的,本该优先提车,结果和我们一样等一年? ”一位北京车主愤愤不平。 他翻出销售此前的承诺:“明明说好‘年前能提’,现在全变卦了!

二、销售口头画饼,APP显示“地狱难度”

多位消费者向记者爆料,销售的话术和官方信息严重割裂。 浙江一名用户称,6月27日试驾时,销售拍胸脯保证“今年肯定交车”。 她当晚锁单,次日却见APP显示等待52周。 找销售理论,对方改口:“只是‘可能’提前嘛”。

武汉张女士的经历更典型。 尽管她的订单显示50周交付,销售仍坚持“年前能提”。 她当场质问:“如果提不了,我找谁负责? ”销售哑口无言。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这种“口头承诺VS系统现实”的矛盾,直接点燃了消费者怒火。 联名书中直指小米侵害知情权:付定金前不告知周期,锁单后才发现要等半年以上,甚至被迫放弃其他品牌购车机会。

三、退定金? 没门! 小米规则卡死消费者

当车主们要求退定金时,才发现早已掉进规则陷阱。 小米规定:支付定金后有7天“犹豫期”,可随时退款或改配置;一旦锁单(或7天后自动锁单),5000元定金一分不退。

南京的李女士就是被规则“坑惨”的代表。 她原计划购买小米SU7,因交付周期35周能接受。 6月26日,小米推出“SU7改配YU7”限时权益,宣称“8月首批交付”。 她果断改配,结果系统提示:重新排队,再等41周! 客服冷冰冰回复:“改配成功即锁单,定金不退”。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延期提车可能让车主多花数万元。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明确:2025年底前免征(最高3万),2026年起减半征收(最高省1.5万)。 如果2026年提车,车主可能损失1.5万税费,叠加置换补贴取消,额外成本超3万元。

四、黄牛狂欢,车企“截胡”

正当真车主焦灼等待时,黄牛却靠倒卖订单日赚万元。 二手平台上,交付周期1-5周的YU7“准现车”订单被炒到2万元,溢价高达400%。

一名黄牛透露:“只收Max版现车单,转手价1.7万,给原车主4000元差价就行”。 他自称在全国十多个城市收购订单,“秒发货,稳赚不赔”。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车企同行也趁机“挖墙脚”。 蔚来推出“报销5000元定金”政策:只要YU7车主转购蔚来,直接补贴定金。 鸿蒙汽车销售也表示:“到店谈,肯定给报销方案”。

五、律师怒怼:不提前告知周期涉嫌违法

针对小米的交付争议,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王琼律师点出关键问题:车企有义务在消费者支付定金前主动告知交付周期。 小米未履行该义务,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知情权)和第9条(选择权)。

尤其当消费者因信息不透明丧失选择权时,可能构成不公平交易。 不过,对于已锁单用户,王琼坦言:“定金难退,除非证明销售欺诈或条款无效”。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六、准车主组成“维权联盟”,小米冷处理

截至7月初,联名退定行动已汇集上百人。 他们的诉求简单直接:开放限时退定通道;修改合约,写明交车时间和超期赔偿;下次卖车前必须公布周期和限购规则。

小米的回应被指“敷衍”。 客服统一话术:“交付时间可能提前,请关注APP更新”。 对于投诉,仅表示“反馈给相关部门”。

一位联名发起人苦笑:“销售说交付会提前,可连书面保证都没有。 我们除了等,还能怎么办? ”

小米YU7车主维权,质疑交付周期未告知-有驾

(注:文中消费者姓名均为化名,事件细节来自消费者访谈及公开报道。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