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

最近看到韩国那边不少特斯拉车主,在论坛上掀起了一场“讨说法”风潮。起因听着挺让人抓狂——说是将近四千五百辆车的充电系统集体出问题了,车主们插上充电器刚充到一半,突然就卡住了,屏幕弹出一个“BMS_a079”的提示,说什么电池已经充满了,不能继续充电。可事实是,电池电量才显示百分之五十。这就好比一碗饭,还没吃饱,突然跳出来个人告诉你碗已经空了,不能再加了,顶着饥饿你也没办法继续吃。这种体验,谁能不窝火?

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有驾

车主群里炸了锅。尤其是Model 3和Model Y的车主,小到通勤代步,大到山间自驾,没了充电,车几乎废了。有些车主还说,自己车才开了三年,怎么就轮到“罢工”了?更离谱的是,这事还不是最近才开始冒头。早些年,韩国就有人碰到类似的状况,可是去年开始,问题一下子就爆发了。据了解,仅2021年款的车辆,就有近三千辆出现了类似故障。

听到这儿,我也有点好奇,这车怎么突然集体“高压罢工”了?特斯拉官方的回答,起来是这么个意思:电池内部的电芯“闹脾气”,充电时有些电芯已经饱和了,有些还在饿着,管理系统一看不对劲,生怕电池要爆,干脆直接给你“封印”住,卡在一半电量不让你继续充。注意,这里说的“封印”不是临时性的,哪怕你用工具手动解除系统的提示,“问题”还在电池里埋着,迟早还要跳出来。听起来很合理是不是?可这理由到底扎不扎实,谁也说不好。

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有驾

车主们一通投诉涌进了特斯拉的直营维修点。第一时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换电池。听起来还挺敞亮的,但真相可不怎么美好。大部分送去维修的车,换回来的居然是翻新电池,也就是从废旧电池里拆出来的电芯拼装而成的。这要是真能用也就罢了,可拆装电池的续航差了整整两百公里——明明自己花那么多钱买的车,换了个二手电池回去,行车的安全咋保证?更离谱的是,有车主晒图出来,发现拿到的“新电池”外壳上,居然还贴着别的前车主信息。这一心都凉了半截。

不过这问题也不是完全无解。特斯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免费的电池更换服务,但这个“免费”的门槛就有点挑剔了。如果你的车还在保修期内,运气算不错;可大部分车主因为某些复杂的条件,比如里程数超出或者用车时间长了,就得掏一笔维修费——光换电池就得花上几百万韩元,这不掏心掏肺嘛。

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有驾

这场“电池厄运”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车主们是想着线上发声、线下维权,两手都要抓。有人跑去韩国环境部投诉,希望通过政府角度施压;有人发起了在线请愿,短短时间就收集了超过一万四千多个签名。这都是实打实的声量,目的只有一个:逼特斯拉给个合理的解释,最好连带召回整批车辆。

有句话说得好,“车主不怕修,就怕糊弄”。他们要的不是随口的打补丁解决方案,也不是不透明的硬处理,而是希望特斯拉能给个正面回应——就像面对优质车主一样,以尊重姿态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弥补过错的态度搪塞。

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有驾

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触及到了消费者权益、企业责任以及可持续科技的多个问题。特斯拉向来的技术创新形象,在这件事上却显得有些狼狈和不成熟。大家都懂,电动汽车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技术问题难免出现。但当问题来临时,如何坦诚面对以及解决问题,才是企业赢得用户长期信任的关键。

只要企业愿意正视问题,我们也不奢求它完美无瑕。就像一个朋友买了苹果手机,用了一年,电池寿命出现不足,去店里维修,被默认参与了一个“延保计划”,没有额外收费,还一次性搞定问题。这就是一种态度的问题。车主们是抱着信任和热情买车,用车,但这份信任是需要时间和行动去发酵的。如果总是一味地打马虎眼,时间久了,品牌再有传奇的光环,也难以逃脱市场的制裁。

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有驾

作为旁观的我们,可以从这件事情里看出很多道理。我们的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人性化的细腻;产业的建设再庞大,也要尊重消费者的权益。韩国网友在评论区里说得幽默:“车我们喜欢,但问题不喜欢,麻烦给换一个。”听着倒是挺好笑,可细品又有点儿无奈。

国产汽车也好,国外品牌也罢,如果能从这场风波中学到点儿啥,那就是:打补丁没错,但别老想着用补丁当永久修理,尤其别一边修补,一边让消费者买单。做事靠谱,才能走得更远。

特斯拉“环保梦”碎?韩国车主怒揭电池隐秘:充电危机只因软件保护机制!-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