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国家的汽车是越来越多了,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车开着方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很多朋友,尤其是刚拿到驾照没几年的新手,对车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平时开着没问题,一旦仪表盘上哪个灯突然亮了,或者车子出现点异响、抖动,心里立马就慌了神,总觉得是不是出了什么天大的毛病,得赶紧送去修理厂大修。
其实,很多时候汽车出现的一些小状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甚至有些问题我们自己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避免花冤枉钱。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些关于修车养车的门道,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首先说说发动机,这可是汽车的“心脏”,一听发动机出问题,大家都很紧张。
最常见的一个情况就是怠速抖动。
就是说你把车停下来等红绿灯的时候,挂着空挡或者D挡踩着刹车,会感觉车身,特别是方向盘,有规律地一阵一阵哆嗦。
很多人遇到这情况,开到修理厂,对方可能就会建议你做个全方位的清洗,什么清洗喷油嘴、清洗进气道、清洗三元催化,一套下来费用可不低。
但实际上,造成怠速抖动最普遍的原因,往往是节气门脏了。
节气门是控制发动机进气量的一个阀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发动机的“嗓子眼”。
咱们平时在城市里开车,走走停停,车速慢,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就容易产生积碳,这些黑乎乎的积碳附着在节气门上,时间长了就会影响进气的顺畅度,导致进气量不稳定,发动机自然就会抖动。
处理这个问题其实不复杂,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可以自己买一瓶专用的节气门清洗剂,也就几十块钱,拆开进气软管对着里面喷一喷,再用干净的布擦一下,问题往往就能解决大半。
即便自己不动手,去修理厂专门清洗一下节气门,费用也比做一套所谓的“大保健”要便宜得多。
还有一个让新手司机头疼的问题,就是车子突然打不着火了。
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蓄电池没电了。
没错,电瓶亏电确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但绝不是唯一原因。
特别是当你发现车内灯光、音响都能正常工作,或者你刚换了新电瓶没多久,车子还是启动不了,那问题很可能出在别的地方。
比如点火系统里的火花塞,它负责在发动机气缸里点燃油气混合物,是车辆启动的关键一环。
火花塞是个消耗品,用久了电极会磨损,上面也会堆积积碳,导致点火能量变弱甚至无法点火。
一般家用车根据材质不同,几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
如果你的车行驶里程比较长了,又出现了启动困难,不妨检查一下火花塞。
另外,燃油系统也可能出问题。
汽车启动需要油,如果燃油泵坏了,或者油路被杂质堵住了,汽油送不到发动机里,那电再足、火花再强也白搭。
判断燃油泵是否工作有个小技巧,就是在拧钥匙到通电位置(但未点火)的那一瞬间,仔细听车后座下方有没有“嗡”的一声轻响,这通常是油泵加压的声音,如果一点动静都没有,那油泵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随着车辆使用年限和里程的增加,很多车主会发现一个烦恼,就是油耗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变高了。
以前加满一箱油能跑五百公里,现在可能四百出头就亮灯了。
这多出来的油钱,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油耗升高,也并非一定是发动机老化或者出了大毛病,很可能是一些关键小部件的性能下降导致的。
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火花塞老化会导致燃烧不充分、浪费燃油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件叫氧传感器。
它安装在排气管上,作用是监测废气中的氧含量,然后把数据传给行车电脑,电脑再根据这个数据来调整喷油量,力求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燃烧状态。
如果这个传感器因为积碳或者老化而变得迟钝、失准,它就会给电脑一个错误的信号,比如错误地认为混合气太稀,电脑就会指令喷油嘴多喷油,油耗自然就上去了。
同样,进气系统和活塞顶部的积碳过多,也会影响发动机的效率,导致动力下降、油耗增加。
所以,当发现油耗异常升高时,可以从这些消耗件和积碳问题入手检查,往往能找到症结所在。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轮胎,这关乎行车安全,里面的学问也不少。
换轮胎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花了新胎的钱,结果被换上了库存了好几年的旧胎。
轮胎是橡胶制品,即便不用,放在仓库里也会随着时间慢慢老化、变硬,性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增加爆胎的风险。
要辨别轮胎的新旧,关键是学会看胎壁上的一串字符,找到“DOT”标志,它后面通常会有一组四位数字,这四位数字就是轮胎的“出生日期”。
比如数字是“2223”,就代表这条轮胎是2023年第22周生产的。
一般来说,出厂超过三年的轮胎,性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选购时就要谨慎。
此外,选择轮胎也不是越贵越好,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车和驾驶习惯。
轮胎表面的花纹设计,直接决定了轮胎的性能取向。
比如,那些纵向沟槽又深又宽的,主要是为了提升雨天湿滑路面的排水性能,防止车辆打滑;而那些花纹块比较细碎、分布密集的,则更侧重于降低行驶噪音,提升舒适性。
如果你平时开车温和,追求安静舒适,就没必要花大价钱去买那种抓地力很强的性能胎,不仅价格贵,胎噪还大。
反之,如果你的车动力比较强,驾驶风格激烈,那 অবশ্যই要选择抓地性能好的轮胎来保证安全。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就能让我们在面对车辆问题时更加从容,也能在维修保养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和安全隐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