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900三十万起步销量逆袭,消费者为何青睐自主品牌

说实话,领克900这车一冒头,我脑子里就嗡嗡的。三十多万起跳,摸到四十几万的门槛,自主品牌敢这么叫价,真不怕砸手里?可咂摸咂摸滋味,又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粗暴。

照常理说,现在大伙儿买车都门儿清,性价比才是硬道理。可领克900愣是靠着“格调”这俩字,把身价给抬上去了。你跟他掰扯配置,唠嗑参数,人家跟你侃“腔调”、“安心感”、“活法”,这路数,有点意思。

领克900三十万起步销量逆袭,消费者为何青睐自主品牌-有驾

问题来了,这“格调”俩字,能顶几个钢镚儿?

先瞧瞧这车本身。马力没毛病,城里溜达,超车并线那叫一个麻溜。但你要说这引擎技术有多么绝无仅有,那也未必见得。市面上同价位的车,来劲儿的多了去了。安防行头嘛,该有的都有,主动刹停、自适应巡航,一应俱全。可话又说回来,现在哪个车厂敢在安全上耍花腔?真要出了岔子,那可是玩命的事儿。

这么着看下来,领克900的压舱石,还是在内饰上卯足了劲儿。上好的皮革座椅、木纹饰板、大尺寸触屏,这些玩意儿确实能拔高车里的品味。但讲真,这些东西的开销,真的能撑起这么高的身价吗?

领克900三十万起步销量逆袭,消费者为何青睐自主品牌-有驾

兴许有人会说,领克900的“格调”,不仅仅体现在瞅得见摸得着的地儿,更在于瞅不见摸不着的地儿,譬如研发投入、测试成本、售后周到等等。这话听着挺靠谱,但仔细想想,哪个车企不在研发上砸银子?哪个车企不在测试上费心力?哪个车企不想把售后伺候到位?

所以,关键不在于领克900有没有“格调”,而在于它的“格调”是不是真值这个价码。

从买主的角度来看,置办车这件事,说穿了还是一个价值掂量。有人觉得花三十多万盘一辆自主品牌的车,还不如搞一辆合资品牌的豪车。归根结底,面子这东西,有时候也是一种“格调”。但也有人觉得,领克900的腔调更合自己的胃口,配置也更顶用,而且力挺国货,乐见其成。

领克900三十万起步销量逆袭,消费者为何青睐自主品牌-有驾

与往常认知不同,领克900的闪亮登场,实则也折射出华夏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早先,大家买车只认牌子,盯准了BBA,其他的压根不带瞧一眼的。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关注车辆自身的性能、配置和设计,而不再一味地追逐牌子效应。

当然,领克900的定价策略,也横亘着一定的风险。要是它的销量不景气,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逮住软肋,说它“虚高叫价”、“薅羊毛”。但要是它的销量能够达到预期,甚至超出预期,那就昭示着华夏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正在节节攀升。

单就价钱来说,领克900上市限时让利,直接落了两万,这招儿挺溜的。一下子缩短了和买家的距离,也让更多人愿意去探个究竟。加上官方奉上的8重上市权益,比如周全的售后服务,更是给买家吃了一颗宽心丸。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结为“价钱太贵”时,是否忽略了买家对于“格调”的真正诉求?领克900的现身,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寻思。归根结底,在这个“消费升级”的当下,人们对于“格调”的追寻,只会愈演愈烈。这辆车卖得咋样,可能映衬的是我们对“中国智造”的笃定,以及我们对于“好日子”的憧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