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紧急制动误触发赔偿机制?车主:系统犯错谁来赔我精神损失?

自动紧急制动误触发赔偿机制?车主:系统犯错谁来赔我精神损失?-有驾

最近,朋友跟我吐槽他的糟心事。他开着新买不久的车,行驶在一条熟悉的路上,周围没啥异常情况,结果车辆突然 “哐当” 一声紧急制动,把他吓得够呛,心脏差点蹦出来。原本平稳的驾驶节奏被打破,车内的物品也被甩得乱七八糟。这突如其来的刹车,正是车辆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搞的鬼。这事儿让朋友既生气又无奈,好好的驾驶体验全无,还留下了心理阴影,他不禁嘟囔:“这系统犯错,谁来赔我精神损失啊?”

其实,像我朋友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车辆配备了 AEB 系统。这本是为提升行车安全,在紧急情况驾驶员没及时反应时介入制动的贴心设计。可现实中,误触发的情况频频出现,给车主带来诸多困扰。

就拿前阵子新闻报道的事儿来说,一位车主开着理想 L9 在高速上正常行驶,前方出现一块巨型广告牌,上面印着汽车图案。结果,车辆的 AEB 系统误将图片中的汽车识别为真实车辆,瞬间紧急制动。后方车辆躲避不及,直接追尾,造成不小的事故。还有更早之前,四川甘孜一位驾驶理想 L7 的车主,正常行驶时车辆毫无征兆地紧急制动,车速从 80km/h 骤降至 20km/h,最后刹停。原来,是车辆的激光雷达把路边广告牌上运动员起跑的画面识别成真人了。

这些误触发情况,不仅让车主面临直接的财产损失,如追尾事故中的车辆维修费用,还带来无形的精神伤害。在高速行驶或正常驾驶时,突然遭遇车辆紧急制动,那种惊吓感会给车主留下心理创伤,后续开车时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

为什么 AEB 系统会误触发呢?从技术原理看,AEB 系统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且判断可能发生碰撞时,就会触发制动。但实际路况复杂多变,传感器也并非万无一失。比如在光线不佳、恶劣天气(雨、雪、雾),或者面对一些特殊物体(像广告牌、反光标识)时,传感器可能会出现识别错误,进而导致系统误触发。像前面提到的理想汽车案例,就是因为传感器对广告牌上的图案产生误判。

目前,面对 AEB 系统误触发,赔偿机制尚不完善。在一些事故中,若因车辆突然制动引发追尾,交警判定前车负事故责任,即便原因是 AEB 误触发,车主也得承担相应赔偿。这对车主来说,实在不公平,毕竟是系统故障导致的问题。

在赔偿范围界定上,也存在诸多争议。直接的车辆维修费用好计算,但车主因惊吓产生的医疗检查费用、精神损失费,以及因事故耽误工作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该如何认定和赔偿呢?大部分情况下,车主很难得到合理补偿。车企往往把责任归咎于技术局限性,对车主诉求回应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车企首先应加大研发投入,优化 AEB 系统算法,提高传感器识别精准度,减少误触发概率。比如在研发时针对特殊场景进行更多测试与算法优化,像复杂光线、特殊物体识别等场景。其次,车企要建立更完善的售后保障与赔偿机制。一旦发生 AEB 误触发导致的事故,主动与车主沟通协商赔偿事宜,而不是推诿责任。监管部门也应介入,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明确车企在这类事件中的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之,AEB 系统本是为安全而生,但频发的误触发问题已成为车主心头之痛。完善赔偿机制,不仅是对车主权益的保障,也是推动汽车智能化安全发展的必要之举。希望在未来,车企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让车主安心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提心吊胆开车。

请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就发财,感谢大家的支持,咱们下期再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