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眼光有多狠,五年闷声干大事,悄悄改变你我生活

咱们平时过日子,总觉得国家大事离我们挺遥远的,好像就是新闻里的一些标题,跟自己每天上班下班、柴米油盐没多大关系。

但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过,为什么这几年身边开电动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出差旅行坐高铁成了家常便饭?

国家眼光有多狠,五年闷声干大事,悄悄改变你我生活-有驾

这些变化,其实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都有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

这盘棋,国家一布局就是五年、十年,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都没察觉,等回过神来,才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样。

咱们就拿汽车这件大事儿来说吧。

时间倒退十来年,大概在2010年前后,中国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家家户户都想买辆车。

可那时候的市场有个特点,热闹是热闹,但主角基本都是外国品牌。

咱们自己的国产车,虽然也在努力追赶,但总感觉差了那么一口气。

尤其是在最核心的技术上,比如发动机和变速箱,那可是汽车的“心脏”和“大脑”,基本上都掌握在德国、日本、美国这些老牌汽车强国手里。

咱们当时的情况,说白了就像是个组装厂,人家提供核心零件,我们负责造个壳子装起来。

想在别人最擅长的领域,用别人制定的规则去打败别人,这难度可想而知。

国家眼光有多狠,五年闷声干大事,悄悄改变你我生活-有驾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条路太难走了,追个几十年也未必能追上。

但国家的思路显然不是这样。

既然在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上,我们是后来者,追赶起来非常吃力,那为什么不干脆换一条全新的赛道,让大家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呢?

就在那个时候,一个现在听起来如雷贯耳,当时却没多少人看好的词,被写进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里,这个词就是“新能源汽车”。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相当大胆。

毕竟,那会儿的电动车,续航短得可怜,充电又慢又麻烦,价格还死贵,怎么看都不像能成大事的样子。

可国家看的,是更长远的未来。

战略一旦定下,接下来就是一连串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一步,就是想办法把这个市场从无到有地培育起来。

怎么培育?

国家眼光有多狠,五年闷声干大事,悄悄改变你我生活-有驾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补贴。

你买电动车,国家给你一笔钱,让你觉得划算;你造电动车,国家也给你支持,让你有动力去研发。

那几年,因为补贴政策,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有人为了骗取补贴而粗制滥造,这事儿也引起了不少批评。

但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这笔钱更像是国家为整个产业交的“学费”。

没有前期的真金白银投入,就不可能吸引第一批企业投身这个陌生的领域,也不可能让第一批消费者鼓起勇气去尝试。

正是这笔“学费”,为后来产业的爆发养活了最初的火种。

光有车还不行,配套设施得跟上。

电动车最怕的就是开到半路没电了,还没地方充电。

如果指望企业自己一点点去建充电桩,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国家眼光有多狠,五年闷声干大事,悄悄改变你我生活-有驾

于是,我们看到了第二步棋,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由“国家队”亲自下场,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电网这样的巨头,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充电网络。

短短几年时间,从一线城市到高速公路服务区,再到一些小县城,充电桩几乎无处不在。

根据统计,到2024年初,全国的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了900万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规模。

这种超前布局,用国家的力量解决了市场的后顾之忧,硬是为电动车的普及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当国内的市场和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来之后,更精彩的第三步棋来了。

国家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看不懂的决定:把特斯拉这条全球最强的电动车“鲨鱼”,完整地请进了中国市场。

从给地、给贷款,到各种政策绿灯,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当时很多人担心,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国内这些刚起步的新能源车企,还都是些“小鱼苗”,怎么经得起这么一条大鲨鱼的冲击?

国家眼光有多狠,五年闷声干大事,悄悄改变你我生活-有驾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得实在是高明。

特斯拉的到来,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扔进了一条鲶鱼,整个生态都被激活了。

为了拿到特斯拉的订单,国内的供应链企业,比如做电池的宁德时代,拼了命地提升技术、压缩成本,很快就做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而国内的汽车品牌,像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面对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在家门口,再也没有安逸日子可过,只能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去搞研发、提质量、优服务。

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自主品牌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在实战中迅速成长,最终形成了能够与国际巨头正面抗衡的实力。

如今我们再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产销量占据全球六成以上,绝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十几年前就开始的一场深谋远虑的布局。

从制定规划,到培育市场,再到完善基建,最后引入强者激活竞争,每一步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

这种着眼于长远,不计较一时得失的战略定力,是许多只看重短期利润的企业所不具备的。

同样的故事,其实也在其他领域上演。

比如我们习以为常的高铁网络,建设初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投资和亏损压力,但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还有遍布城乡的5G基站,我们可能只是觉得手机上网快了点,但它为未来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大动作,其实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可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