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怎么着,这电动车的新规,12月1号就板上钉钉了,老车全下架。
我跟你说,这事儿听着就膈应人。
我跟你讲个事儿,前阵子我一哥们儿,他开个小餐馆,电动三轮车拉货是他命根子。
新规下来,他当时就急了,说这不让他活路吗?
你想啊,他每天得跑好几趟,要是限速25码,那得耽误多少时间?
这不就等于直接砍他收入嘛。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外卖小哥、跑腿的兄弟们的生计,跟那冰冷的数字绑一块儿了。
我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跑个科技线的稿子,有一次,我差点把一个新产品的发布会给搞砸了。
当时我铆足了劲儿想写出“颠覆性”的报道,结果把所有枯燥的技术参数堆上去,读者根本看不进去。
后来我老板拍桌子骂我:“你写的是论文还是新闻?
读者想看的是故事,是人情味儿!”
我当时就跟孙子似的,灰溜溜地回去重写。
那次之后我就明白了,新闻这玩意儿,得讲个“眼儿”,得会拼镜头。
现在看这电动车的事儿,就跟当年我写产品发布会一样,官方给你的都是一堆冷冰冰的规范和数据,什么“最高设计车速不应超过25km/h”。
这数据,看着吓人,可它真能代表老百姓的感受吗?
说实话,这25码的限制,比老头儿骑的自行车快不了多少。
我小时候骑车,稍微一用力,甭说25码,28码都敢冲。
现在电动车,这动力十足的玩意儿,非得给你按成“蜗牛档”。
对了,还有那个更绝的——超速就断电。
你这车,是让你跑的,不是让你供着的。
你说紧急情况,路上突然有狗窜出来,或者地下有个大坑,你不得赶紧提速躲开?
结果你一拧把手,车子“咔”一下没劲了。
你猜那感觉像啥?
就像你跟人打架,正发力呢,对手突然给你一针麻药,你站在那儿动弹不得。
这不叫安全,这叫等着挨揍。
我听说这新国标里头,还加了北斗定位,超速就给你锁死。
这帮搞标准的,是真觉得咱们都是小孩子,得时时刻刻盯着管着?
他们是不是觉得,只要把速度降下来,事故率就一定能降?
我跟你说个我亲眼见的事儿。
几年前,有一次我跟去一个老旧小区的采访。
那地方路窄,路况差。
有个老大爷,骑的还是那种老式电动车,速度慢,但他对路况熟啊,走哪儿都心里有数。
结果,换了辆新国标的,那速度慢得让人心焦。
他自己都嘀咕:“这车,跑不快,躲闪还不灵便,真怕哪天被后头开小轿车的给‘蹭’了。”
你看,这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他们定了标准,像是古代的“一刀切”,觉得只要把速度压住,就万事大吉了。
可人家的生活场景、紧急避险的需求,这标准里头根本没给留地儿。
老国标车,现在成了抢手货,价格都上浮了。
这说明啥?
说明大家心里清楚,哪个车更贴合实际。
这就像买家具,你非得给人家一套标准尺寸的沙发,可人家的客厅就那么大,你硬往里塞,那不就是添乱吗?
这事儿,真是让人来气又来气。
你说这25码,是“速度封印”还是“安全枷锁”?
我觉得,这得问问那些指望速度吃饭的人,问问那些在马路上提心吊胆躲大车的骑行者。
他们心里头,门儿清。
你对这事儿,有啥看法?
别跟我说那些官方辞令,你就说大白话,这25码的电驴子,你买不买?
我等着听你的“真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