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未必专业,但是对付车主是专业的,百年车史首次报警抓车主,全球首创!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攒了三十多万,盼星星盼月亮等着提新车,结果一到交付中心,却发现座椅上沾着油渍、漆面磕碰、门板缝隙能塞进手指头。更离谱的是,当你试图理论,车商居然报警抓你!浙江这位小伙的经历,活脱脱上演了一出车企耍横、车主受气的荒诞剧。百年汽车史上,头一回见车企把警察叫来对付掏钱的上帝,这操作简直刷新三观。造车技术可能参差不齐,但对付车主的手段,他们绝对是专业级的。

造车未必专业,但是对付车主是专业的,百年车史首次报警抓车主,全球首创!-有驾

车企的吹牛功夫,早就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什么极致工艺、匠心打造,实际交车时却漏洞百出。那位浙江小伙的遭遇不是孤例,很多车主都经历过这种宣传高大上、实物矮矬穷的落差。车企擅长用大字标题吸引眼球,比如终身质保,可一到合同里,全变成了蚂蚁大小的小字免责条款。你兴冲冲去提车,却发现座椅歪了、漆面花了,销售一脸无辜地指着合同说:“哥,这儿写着呢,细微瑕疵不属质量问题。”这哪是买车,分明是玩文字游戏!车企把营销预算全砸在吹牛上,真到了品控环节,反倒抠抠搜搜。而这种大字吹牛、小字免责的套路,本质上是把风险全转嫁给车主。说白了,这就是一场不对等的博弈,车企手握资源、精通法律,车主孤军奋战、维权无门。更可气的是,这种手段还披着合法的外衣,让你有苦说不出。车企的专业不是用在造车上,而是用在怎么让车主吃哑巴亏上。

造车未必专业,但是对付车主是专业的,百年车史首次报警抓车主,全球首创!-有驾

如果说吹牛免责是软刀子,那超强法务部就是硬杠子。浙江事件里,车企敢报警抓车主,背后少不了法务团队的撑腰。这些法务不是吃素的,他们早把各种漏洞堵死,合同里埋雷、条款里设套,专治各种不服。车主想维权?先过法务这一关,他们能搬出几十页的协议,引经据典告诉你,这不算质量问题!你气不过想打官司,可普通车主哪耗得起时间金钱?最后只能认栽。车企的法务部就像一堵高墙,把你挡在门外。他们不光对付个体车主,还擅长杀鸡儆猴。谁敢闹大,就用法务手段施压,甚至威胁起诉。这种以法压人的套路,让维权变成奢侈游戏。更讽刺的是,车企在品控上偷工减料,在法务上却舍得下血本,这分明是本末倒置。车造得一般,对付人的本事倒是一流。车主们掏钱支持国货或信任品牌,换来的却是这种专业对付,实在寒心。法务本该维护公平,在这里却成了车企的打手,这不仅是行业悲哀,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赤裸裸挑衅。

造车未必专业,但是对付车主是专业的,百年车史首次报警抓车主,全球首创!-有驾

报警抓车主,这把车企的“对付术”推向了巅峰。浙江小伙的遭遇不是偶然,它暴露了车企的傲慢与蛮横。你花真金白银买车,出了问题,他们不解决车,反倒解决提问题的人。这种操作堪称全球首创,百年车史头一遭。警察来了都看不下去,认为车主没闹事,可车企的底气从哪来?无非是觉得车主好欺负。这事件背后,是一整套对付车主体系:从销售忽悠,到交车推诿,再到法务压制,最后不惜动用公权力。车企的专业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造车时可以马虎,对付车主时必须精准。更可怕的是,这种手段会传染。今天他们报警抓一个车主,明天就敢对付更多质疑声。车主们本是品牌的基石,现在却成了麻烦制造者。这不仅是商业道德的滑坡,更是对信任关系的践踏。车企若把这份聪明用在提升品质上,何至于闹出这种笑话?可惜,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对外吹牛,对内免责,对上跪舔,对下压榨。

造车未必专业,但是对付车主是专业的,百年车史首次报警抓车主,全球首创!-有驾

写在最后:别让吹牛的广告,替代了实实在在的品控;别让强大的法务部,掩盖了产品真正的问题;更别让那通打给帽子叔叔的报警电话,寒了天下所有车主的心!而我也坚信,这世界,终究是讲理的地方!同意的点赞、点在看,不同意的留言来杠,转发也是一种赞赏。

造车未必专业,但是对付车主是专业的,百年车史首次报警抓车主,全球首创!-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