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关于“小米YU7”上市的文章可能在你的手机里刷过屏,标题起得特别响亮,说是什么25.35万起,纯电中大型SUV的天花板,零百加速只要3.23秒,续航还能跑835公里。
文章写得有鼻子有眼,从外观设计到智能座舱,再到性能参数,样样都说得清清楚楚,让人看了就心动,觉得小米这是又要颠覆一个行业了。
可是,很多人兴奋劲儿还没过,就发现一个问题:翻遍了小米的官网和所有官方渠道,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关于“YU7”这款车的信息。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文章里还带着广汽传祺MPV的话题,这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那么,这台听起来完美得不像话的“小米YU7”,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其实是一篇虚构的文章,一台不存在的“梦中情车”。
但我们今天不只是要说一句“这是假的”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要聊一聊,为什么这样一篇假想的文章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它到底戳中了我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时的哪些心坎,又反映了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种什么样的真实情况。
首先,咱们来看看这个价格,25.35万起步。
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写的,它定得太有水平了,可以说是直接瞄准了现在市场上最火爆的那个区域。
你想想,现在卖得最好的纯电SUV是谁?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特斯拉的Model Y,它的入门版价格是24.99万。
这篇虚构文章里的“YU7”定价25.35万,就比Model Y贵了三千多块钱。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心理战术,它在告诉所有潜在的买家:“你看,我比Model Y要好,所以贵一点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又没贵多少,你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比它强得多的东西。”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两个摊位的菜看着差不多,但其中一个摊位的分量明显更足,还更新鲜,价格只贵了几毛钱,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再看看我们国内的品牌,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7,起步价24.98万;理想专为家庭打造的理想L6,起步价也是24.98万;小鹏G6的起步价更低一些。
你看,25万这个价位,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挤满了各种热门车型。
因为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数量最多,大家的需求也很明确:既想要车子空间大、配置高,坐着舒服,又希望价格能实惠一些,别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这台虚构的“YU7”一出来,就宣称自己在这个价格基础上,尺寸更大、跑得更快、续航更长,这不就是把大家心里想要的东西全都给你配齐了吗?
所以说,这个定价策略,本身就是对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一次精准描绘,它抓住了消费者最核心的“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
说完了价格,我们再来拆解一下这台“神车”的产品力,看看它到底给大家画了一张多大的“饼”。
文章里把它描述成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全能选手,我们一条一条来看,它到底解决了哪些我们买车时的烦恼。
第一点,就是外观和空间,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买车时首先要考虑的。
文章说它车长接近5米,轴距达到了3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还是拿Model Y来比,Model Y的车长是4米75,轴距是2米89。
“YU7”比它整整大了一圈,这就意味着坐到车里,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会非常宽敞,不会觉得憋屈。
文章还特别提了一句,后排座椅放倒之后,能形成一个超过1700升的巨大空间,出去露营的时候,在车里睡两个成年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就一下子戳中了很多喜欢自驾游、喜欢户外活动的家庭的需求。
同时,它又设计成了那种车顶线条很流畅的轿跑SUV样式,看起来很运动,不像是传统SUV那样方方正正的显得笨重。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既想要SUV的实用性,又不想放弃对车辆颜值的追求。
第二点,是性能和续航,这是所有开电动车的人最关心,也最焦虑的地方。
文章里说的3.23秒破百,835公里续航,还有800伏超级快充,这三个数据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够一款车吹半天了,而这台“YU7”把它们全占了。
3.23秒加速是什么感觉?
就是你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只要你愿意,绿灯一亮,你就是第一个冲出去的,那种推背感比很多几十上百万的跑车还要猛。
这满足了一种“我平时可能用不上,但关键时刻必须得有”的性能追求。
而835公里的续航和超级快充,就更是直接对着我们的“里程焦虑”开了一剂猛药。
以前我们总担心开电动车出远门,半路没电了怎么办,充电排队要等多久。
现在这篇文章告诉你,这台车充满一次电,能从北京开到河南郑州还绰绰有余,就算中途需要充电,也就是在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休息十几分钟的功夫,就能补上好几百公里的续航。
这种便利性,几乎已经和开油车没什么区别了。
第三点,是智能化,这可是小米的强项。
文章里描述的那个“小米天际屏”最有意思,它不是在车里给你装一块超大的电视,而是把导航、车速这些重要的信息,通过投影技术,直接显示在前挡风玻璃上,感觉就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信息就“飘”在路面上。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你开车的时候眼睛不用离开前方的路面去低头看仪表盘或者中控屏,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这说明,真正的智能,不是比谁的屏幕多、屏幕大,而是让科技能更好地为人服务,让你用起来更方便、更安全。
再加上什么一键就能躺平的零重力座椅、给后排乘客准备的小控制屏和车载冰箱,它把这台车打造成了一个非常舒适、非常智能的移动空间,已经不单单是个交通工具了。
所以,回过头来看,虽然“小米YU7”这台车是假的,但它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它把当前市场上所有消费者最想要的东西,用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打包在了一起。
它就像是市场用大家的期望,共同描绘出来的一款理想车型。
它也像一个信号,告诉了所有汽车厂家,现在的消费者有多么“挑剔”,他们想要的是一款颜值高、空间大、性能强、续航长、又足够智能的全能型产品。
这篇文章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所代表的那种对完美产品的追求,以及背后反映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无比激烈的竞争态势,却是无比真实的。
它就像一个预告,告诉我们,虽然“YU7”还没来,但未来几年,像它这样能打的车型,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