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记者受邀参加五菱老友柳州行媒体探访活动。本以为是一次轻松的老友聚会,谁知是一次特种兵式的安排:顶着38度的高温,参观实验室,走访新工厂,观摩三电和混动发动机生产线,在专业试车场上试驾,参加技术分享会......
记者试驾宝骏新产品
走进静谧得都有些神秘的工厂和实验室,看到几百米长的生产线、空无一人自动运转的车间,记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穿越感,脑海里浮现出30多年以前第一次去五菱出差的情景。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记者跟随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专家团队参加五菱汽车厂的一个产品技术鉴定会。说是6字头的微型客车,其实就是一辆长得酷似神龙富康的两厢轿车。虽然技术鉴定顺利通过,虽然四大生产线也已准备就绪,但是在五菱、柳州甚至广西自治区的各种努力下,五菱上轿车的项目最终也未获批准,因为当时国家发展轿车的“三大三小两微”战略已经明确,不能再开新口子。
这段陈年旧事表明一个事实,五菱汽车从诞生的时候开始,就没有享受到国家层面的偏爱,对汽车产业来讲至关重要的政策、资源、地利环境等关键要素,五菱也基本处于弱势。
向上,是难而正确的选择
无奈之下,五菱只有全神贯注于微车。1982年研制出第一辆微车;1998年微车产销率先超过10万辆,成为行业第一;2006年反超后起的微车劲旅长安,重新夺回微车销冠;2010年推出一代神车五菱宏光,超过8万辆的月销量成为整个汽车界至今无人能逾越的纪录。
就这样,在一个准入门槛最低的微车领域,五菱筑起了最宽的护城河,“微车之王”成为五菱的另一个代名词。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五菱不愿意止步于“微车之王”的舒适区,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推石头上山,向上发展。2008年,五菱发布三大战略,立志成为“乘用车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正式吹响进军乘用车的号角。2010年,全新乘用车品牌“宝骏”发布,2012年,宝骏乘用车基地投产,2017年,宝骏年产销破100万辆,其中宝骏730上市3个月后月销量就破了3万辆,延续了五菱爆款的基因。更为重要的是,宝骏让五菱汽车的价位从3-6万元的主力区间成功向上摸至10万元的台阶。
但是,乘用车领域水深风大浪急,竞争强度又高了几个数量级。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滑坡,中低价位的自主品牌成为重灾区,五菱当年的销量虽然勉强守住了200万辆大关,但已开始下降。在随后的几年,五菱销量下滑不断加速。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刚刚首战告捷的宝骏,从销量巅峰直线跌落,虽然在2019年曾经推出新宝骏试图寻求突围,但收效甚微,至2024年,宝骏年销量跌破5万辆。
作为乘用车领域的新兵,宝骏大起大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与五菱品牌的切割不彻底、品牌定位模糊、对乘用车市场水土不服、消费升级、竞争激烈等等。但在记者看来,最重要的莫过于两点:一是品牌向上的拖累,多年来在微车领域的辉煌成就让五菱被深深打上微车之王的烙印,而这个烙印有多深,品牌向上的难度就有多大,正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二是体系竞争能力欠缺,虽然在规模效应、成本控制、渠道布局等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但与行业头部车企相比,在资本、人才、社会优质资源等方面还是有点先天不足。
对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而言,推巨石上山是众神给予他的惩罚,但上汽通用五菱却主动选择了这种“惩罚”。
体系向上,才不会滑落到山底
令人欣慰的是,五菱并没有就此认输,而是在另一条新赛道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是新能源赛道。
五菱NVH实验室
2017年,五菱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宝骏E100,为城市短途代步出行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2020年,依托全球小型电动车GSEV平台打造出现象级产品五菱宏光MINIEV;2022年8月,成为全球最快达成100万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车企;2023年,布局“一二五”工程(通过一个广西新能源实验室的创新引领,加快形成双百万产品布局,带动五个百亿级自主产业集群发展)。
近几年来,五菱以“一二五”工程为战略牵引,全面开启了电智化、数字化、全球化“三化”变革,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用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构筑研发高地。实验室由八大院士领衔关键技术的开发,联合超50家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链企业,建立22个子实验室,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己任。
用“天、灵、神”技术体系夯实技术底座。截至目前,“天·灵·神”技术体系(由天屿智造和天舆架构组成的“天”系智造模式与架构,由灵犀动力、灵眸辅助驾驶和灵语座舱组成的“灵”系智能模块和系统,以神炼电池为代表的“神”系核心部件与设计)已经申请1517件专利,并在22款车型上搭载。
五菱岛式智造工厂
用智能岛智造体系推动智造革命。这次参观的全球首创岛式智造工厂给记者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大量的运载平台自由地来回穿梭,代替了刚性的流水线。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智能岛式工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不断自学习优化调度、排产和品质监控的算法,提升产线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升制造质量。目前工厂车型兼容数量已达到20个以上,实现制造效率提升30%、单台降本30% 、物流效率提升80%、自动化率50%以及100%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等。公司还因此收获国家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183项,并产生国家、行业标准6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培根称之为“第三次汽车工业革命”。
用电动化本地集成、智能化跨界合作、产业链精益协同的思路,构建高效、敏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链。在电动化方面,共引进23家上游企业落地柳州,三电本地配套率100%;在智能化方面,与华为、卓驭、宁德时代、巴斯夫、博世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集成化开发规模效益提升48%;在数字化方面,拉动上下游供应商打通数据,产业链质量管理平台覆盖率100%,协同平台SCM覆盖率100%,助力58家供应链企业建立精益生产体系。
五菱碰撞实验室
这次媒体探访活动的主题是“向上·超越”。纵观五菱的发展,从建厂时生产动力机械到转产拖拉机,从生产微车到生产轿车和SUV,从燃油车销冠到新能源车的全面发力,本身就是一部向上和超越的历史。
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每次都滑落到山底,但五菱的上山之路却在曲折中不断攀升。而且在上山的过程中,五菱的骨骼肌肉练得越来越强壮,推的石头也变得更大更有分量了。比如这一轮“一二五”工程引领的“三化”变革,推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形象或者产品价格的向上,而是覆盖了产品技术能力、制造生态能力、品牌营销能力等全要素全方位的体系能力的提升和核心技术能力的突破。
当体系能力的护城河逐渐拓宽,市场表现便成为一个自然的结果。“一二五”工程实施以来,上汽通用五菱新增15款新能源车型,贡献增量150万辆。在专业机构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质量研究报告中,五菱宏光MINIEV 斩获“小型纯电动轿车第一名,五菱缤果Plus 获得紧凑型电动SUV第一名。今年上半年,五菱累计销量超76万辆,同比增长18.3%,销量与市场份额实现双增长。其中,新能源车实销41.3万辆,创历史新高,连续6个月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累计出口12.6万辆,同比增长17.1%,新能源车出口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超200%。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赛道上,上汽通用五菱的向上之路渐行渐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