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航天和高铁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你是否好奇为什么我们没有仿制日本的汽车发动机?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这并非技术能力的不足,而是战略选择的智慧。日本的发动机制造精度高达微米级别,需要顶尖机床和特种材料,从零追赶需要二三十年时间。但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电动化革命,中国选择在新能源赛道实现“换道超车”:宁德时代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超35%,比亚迪刀片电池突破安全瓶颈,华为自主研发电控系统……中国已构建从锂矿开采到充电桩建设的完整产业链,让新能源汽车成本快速下降。更令人振奋的是,比亚迪混动系统热效率达43.04%,超越日本主流产品——中国汽车工业正从“跟跑”转向“领跑”,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风向标。
Hello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我是主持人凌薇。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汽车行业的专家陈绵老师,一起来聊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话题。陈老师你好你好,凌薇大家好,我是陈敏。很高兴来分享这个话题。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大家可能都很好奇的事情,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工业水平已经这么高了,高铁航天这些世界级的成果都有,但是却没有。去仿制日本的汽车发动机,对,这个其实背后牵扯到的事情还挺多的。那我们就开始,咱们先来讲。第一趴,为什么中国不想去仿制日本发动机,首先,第一个,我们先来聊一聊技术门槛这块,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工业基础,要想去仿制日本发动机的话,会遇到这么多难题。其实日本的发动机它的制造精度要求特别高,就比如说它的一些关键的部件。你光靠一般的机床是切削不动的,你必须要用到那种高端的数控机床。对,而且它的这个加工的误差要控制在几微米级别。那你想我们早年的时候,这个高端机床基本就是靠进口,而且一些最顶尖的机型它都会限制出口,看来光靠图纸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对,没错,因为你没有这样的设备,你没有这样的材料,你根本就碰不到那个真正的门槛,而且发动机这个东西它是一个需要多领域技术集成的这样的一个产品。你比如说它的特种钢材、铝合金这些核心的材料,早年我们国家也是没有没有这样的材料,你根本就造不出。来。对,所以它是一个系统性的一个难题。如果我们现在要去仿制日本发动机的话,会面临什么样的时间上的和资源上的困境,就是燃油发动机,它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日本的企业它自己本身也有上百年的这种技术的沉淀。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从零开始去仿制,就算我们一切顺利,可能也得花二三十年才能追上他们的水平。那时间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对,没错,而且你想全球的汽车产业的风向已经变了,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那如果你还是把大量的精力资金投入到这种传统的燃油发动机的仿制上等你终于仿成功了之后,可能这个市场已经不需要燃油车了,所以你就会变成一个费力不讨好。如果说我们现在还是坚持要去仿制日本发动机,会在技术和战略层面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就是,其实日本它对于自己的这种核心的技术都是非常的保护,而且它会不断的去更新它的专利,那你可能刚刚解决了一个问题,它又有了新的花样,所以你如果是仿制的话,很容易就会陷入到这种不断的授权和这种法律纠纷当中,听起来就是,技术上还只是冰山一角。对没错,而且你想发动机这个东西,它的技术已经基本定型了,你想要有突破是非常难的。而且你想我们的这个工业体系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我们完全去跟着别人的节奏走的话,很有可能就会丧失掉自己的自主权。对,所以不如把我们的精力投入到这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上面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好,技术门槛。这部分内容咱们就先聊到这儿,稍微休息一下,马上回来我们接下来要聊的就是第二部分了,就是中国汽车产业是如何实现换道超车的那最核心的就是指新能源汽车,那我们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三个领域到底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成果。首先,第一个就是电池领域,那中国的企业可以说是全球领先。你像宁德时代,它的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5%。然后还有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它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是非常厉害的还有电控系统。那中国的这些企业也都有非常多的自己的专利,而且比如像华为、比亚迪,他们都有自己自主研发的这样的方案那这个就使得整个的控制更加的精准,听起来电机电控也不弱。没错,你像镜镜电动汇川技术,他们的这些产品的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然后包括他们的这个电控系统的笑率,功率密度都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就是说中国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的市场上面已经是领跑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能够实现换道超车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和产业链的支持。首先,第一个就是,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那九尾中国的这些车企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练兵场,然后同时,中国也有非常完整的从上游的锂矿开采到下游的充电桩的建设的一个产业链所以它的成本下降的也非常快再加上中国的这些企业在三电系统上面的创新,以及政府的补贴和各种标准的制定上面的主动权。所以它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就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的普及和技术的升级。觉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换道超车,它到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我觉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它不是靠传统的这种燃油机的技术,它是直接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这个新的赛道上面发力,然后再加上中国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有这么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中国的这些企业在三电系统上面的创新。以及政府的补贴和各种标准的制定上面的主动权。所以它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就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的普及和技术的升级换道超车这部分聊停透,咱歇会儿喝口水待会儿继续然后,咱们来聊第三个部分,未来以来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的征程。那这个里面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说中国的车企在混东技术上面到底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比如说比亚迪它的dmi的混动系统,然后包括长城的dht的混动系统,他们都是自主研发的,而且他们的发动机的热效率都非常厉害,比如说比亚迪的那款发动机,它的热效率是43%点零四。那它的专为混东优化,所以它的油耗包括它的可靠性都非常强,那你说,这其实已经比很多日本的主流的混动发动机,都要厉害了,我们看来不止一家企业做到了。没错,没错,而且不光是效率,还有他们的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包括他们的整个系统的集成化程度都非常高,所以他们的整个的驾驶体验,包括你的续航包括你的智能化程度,其实都已经不输给日本的车企,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他们。你觉得现在的这些中国品牌在推向全球市场的时候,他们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我觉得,中国品牌现在最核心的优势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完整的产业链和我们的这个技术创新那比如说我们在电池、电机、电控上面的突破让我们的这些车型不光是在国内跟合资品牌去竞争,甚至我们在出口包括在一些高端的市场上面,去跟他们去正面交锋。而且我们已经做到了让很多国际的消费者都认可了我们的品牌,认可了我们的品质,听起来已经很有底气了,不过还有一些。比如说像欧洲市场,它对于中国的这些新能源车型,还有一些政策上面的限制,包括一些消费者对于我们的品牌还有信任度上面的提升。这都是一些挑战。但是我觉得,随着我们的这些车型的不断的升级,我们的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也会不断的扩大,我们也会在全球的市场上面占据更大的份额。你觉得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这个转变最核心的标志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不仅仅是在量上面超过了大家,已经而是在技术创新上面,在品质上面,在品牌影响力上面都已经全面的提升了。对,已经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风向标,这个其实才是真正的从一个汽车大国走向了一个汽车强国的一个关键的标志。对,今天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如何走上了这条自主创新的道路的。然后也看到了其实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其实未来已经来了,只是我们还在继续的前行。好了,那么这期节目咱们就到这里了,然后感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