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景:车主刚进4S店,技师面带微笑,语气诚恳,“您的车已经三万公里,得做次四轮定位了。”许多新司机听到“定位”俩字,瞬间脑中浮现出复杂的高科技仪器和一串串数据,担心自家爱车会“走偏”,于是乖乖掏腰包做了,转身还觉得“安全感十足”。但真相其实简单得让人发笑——四轮定位既不是白衣天使,也不是随叫随到的救火队员。你要按维修店这套路,公里数一到就去归一定位,钱包比轮胎掉得还快。
老司机对此早就一笑置之。“我开了十几年车,四轮定位?一次没做,不也照跑!”——这不是狂言。四轮定位,其实不是保养项目,而是一个典型的“按需服务”,做或不做,全凭有没有“症状”。到底该不该做定位,不看里程表,看你车有没有“偏科”。真隔三差五做一次,除了让汽修师傅钱包更鼓,你收获的,大概率只有心理安慰。
说到底,四轮定位就是给车轮校个身:四个轮子啥角度,什么位置,劲儿往哪使,都调到标准线。目的不是让你车辆变赛道风,而是保证轮胎“正儿八经”地接触地面,别谁都暗地比着“磨胎王”。想想你要是左腿长、右腿短,每次走路都得偏着走,累不累?四轮定位,就是让车不再“脚踏两只船”。
那什么时候“脚麻”,该去做做定位呢?请记住几个关键词:
第一,跑偏。找条笔直路,双手轻松离开方向盘,直行一段。如果车明显往左或右自己拐弯,那就是“跑偏”了。但别太敏感,理论标准是一百米之内偏个半米,正常。要是严重到你握着方向盘还得“死憋”,松手它就飞奔沟里,那确实要检修。但定位只是解决办法之一,有可能是胎压一高一低、悬挂有损,得依次排查。仅凭“听说该做”就凑热闹,纯粹送钱。
第二,方向盘歪。你开直线,方向盘却非得斜着握,像小时候骑摔弯的自行车,想走直线都得往一边拉着把,别扭得慌。这也是典型的四轮定位“告急”。
第三,轮胎偏磨。轮胎内侧或外侧吃胎特别狠,对称一面还好好的,出现这种“奇葩”磨损,十有八九定位数据有毛病。此时修补、换新胎再不配定位,就是“治标不治本”,败家行为。
第四,动过底盘系统。只要你修过悬挂、换过转向拉杆、换过减震,哪怕只是怼了一记马路牙子,掉进个大坑,四轮定位参数就可能被“震飞”。此时不做定位,大概率是“盲目自信”。
但也有例外。如果你天天工地风里来雨里去,常常穿梭坑洼路,平时不知减速横冲直撞,上下马路牙子当家常便饭,对不起,这类车主可以考虑定期检查定位。和钱包比起来,轮胎用得更久,经济账一算明白得很。可即便如此,也不是“见风使舵”——四五万公里瞅一眼,足矣。
别再迷信“换胎必须定位”这句口头禅。如果你原来的轮胎没偏磨,不换角度、位置,正常换就可以;只有原胎有偏磨、你怀疑定位出问题,才需要做检查调整。信不信都好,真到需要定位的时候,你的车会主动“报销”——方向失灵、轮胎吃胎、开车累得直冒汗,这些明晃晃的症状,比维修店那句“到点儿了”靠谱多了。
四轮定位,用得着就是“保命良方”,用不上就是“冤大头消费”。汽修厂是盼着你多做几次开心,你的钱可不能“随大流”一起跑偏。真正的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别把“公里数”当圣旨。毕竟车需要的,是“按需定制”,不是“流水线机械化”。总结一句——四轮定位,能省就省,必须则做,跟风随大流,十有八九都是被人揩油。你说,这样的智商税,还交得值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