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订单量曝光,被黑了一整年的理想MEGA逆转了?
3000~4000台——这是理想MEGA当前的月新增订单量。一个五十万级纯电车型,能在上市一年后稳定在这个数字,你敢信?更惊人的是,这台车刚出来时几乎被全网群嘲,外形被说成“水滴”、“棺材”,舆论一边倒地唱衰。可如今,它不仅活下来了,还悄悄冲进了50万以上高端车型销量第一梯队。保时捷、奥迪、沃尔沃同价位车型月销也不过4000台上下,理想MEGA做到了和它们平起平坐,甚至略有超越。 这背后,到底是运气反弹,还是产品力终于熬出了头?
我一直在关注这台车,去年试驾完第一代MEGA时,说实话心里是打鼓的:风阻系数低至0.215Cd,空气动力学设计确实惊艳,但那个“水滴形”车头真的能被大众接受吗?续航710km(CLTC),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纸面数据很猛,可高速服务区哪有这么多超充桩?结果今年再开上新款MEGA home,我的看法彻底变了。
充电焦虑?理想用1400+座超充站说了算
先说最关键的痛点:长途出行怕没电。这是我作为经常跑高速的老司机最关心的问题。去年开MEGA从北京到上海,中途还得精打细算找桩。但今年不一样了,理想官方数据显示,其自建超充站已突破1400座,且80%以上都布局在高速服务区。 我前阵子从杭州回成都,全程2000多公里,几乎每隔两三个服务区就有一个理想超充站,红色的“L”字logo特别显眼。
什么叫“厚积薄发”?这就是。理想不是靠嘴说“充电方便”,而是真金白银把桩建到了用户必经之路上。 一位老铁跟我分享:“以前买电车总感觉像在赌命,现在开MEGA出门,心里踏实多了。”这不是营销话术,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升级。三电技术再强,没有基建支撑也是空中楼阁。理想这一步棋,下得狠,也下得准。
舆论翻盘:从“全网黑”到“口口相传”
再说个扎心的事实:理想MEGA去年的销量,根本不能反映它的真实产品力。 刚上市那会儿,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都是对它外形的恶意剪辑和调侃,有些视频播放量几百万,评论区清一色“丑哭”、“卖不动”。但后来李想亲自下场,公开指控这是“有组织的黑公关”,还放出律师函追责。这一招很关键——它让很多人意识到:原来我们被带节奏了。
随着时间推移,第一批真实车主开始发声。我在某论坛看到一位企业主的帖子:“开了三个月,家里人从嫌弃到抢着开,尤其是自动泊车和NOA高阶智驾,老婆接送孩子完全不用操心。”这种真实口碑的积累,比任何广告都有力。负面舆论一旦被遏制,产品本身的优点就会自然浮现。
就像一杯浑水,静置久了,泥沙沉底,清水自现。理想MEGA的逆袭,某种程度上是一场“认知纠偏”的胜利。
产品力才是硬道理:HNV+智驾,双剑合璧
抛开舆论,回到车本身。理想MEGA到底强在哪?两个字:HNV(High-end New Vehicle,高端智能电动车)定位不是吹的。
首先是空间与舒适性。五米二的车长,轴距超过三米一,后排腿部空间两拳有余。新款MEGA home升级了座椅材质,主副驾都带通风加热按摩,后排还有独立空调和小桌板。我试乘过一次,朋友的父亲六十多岁,下车时感慨:“这后排,比我坐过的奔驰GLS还舒服。”
其次是智能化。搭载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高达508 TOPS,支持L2++级辅助驾驶。 实测NOA导航辅助驾驶,在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场景下的变道成功率接近90%,跟车平顺,刹车柔和,不像某些系统总给你“灵魂一刹”。语音助手“理想同学”响应快,支持连续对话和多音区识别,我说“打开车窗”,它能精准判断我要开的是左后还是右前。
动力方面,前后双电机四驱,零百加速5.5秒,对于一台近三吨的大车来说,这个成绩相当可观。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滤震干脆,高速过弯侧倾控制也不错。虽然谈不上运动,但稳重感十足,符合家庭旗舰的定位。
竞品对比:谁才是50万级电车王者?
咱们拿几个同价位选手来比比:
保时捷Taycan(50万+版本):品牌光环强,操控犀利,但续航焦虑明显,且选配贵得离谱。同样预算,可能连激光雷达都装不上。
奥迪e-tron GT:设计优雅,内饰精致,但智能化水平落后一代,车机卡顿问题被不少车主吐槽。
沃尔沃EX90:安全标杆,环保材料用得足,但动力偏佛系,智驾系统保守,缺乏惊喜。
而理想MEGA的优势在于:把家庭用户最在意的空间、舒适、智能、续航、充电便利性全都拉满,且价格透明,无隐藏套路。 它不追求极致性能,而是追求“全能均衡”。就像一位全能型球员,不一定每项数据第一,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改款只是锦上添花,初心早已兑现
有意思的是,据业内人士透露,理想MEGA目前订单量已稳定占品牌总订单的5%~8%。按理想单月4.5万台销量估算,MEGA月销3000~4000台,已成常态。而新款MEGA home,主要升级了芯片、座椅舒适性和部分配置,并未做颠覆性改动。
这说明什么?说明初代MEGA的产品框架已经足够成熟,改款更像是“查漏补缺”,而非“救命续命”。 换句话说,哪怕不改款,只要舆论环境好转、充电网络完善,MEGA的销量也会自然爬升。这恰恰证明了:好产品,终究会被看见。
理想MEGA的逆袭,给行业上了重要一课
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新能源赛道,短期的舆论风暴可以影响一款车的开局,但决定长期成败的,永远是产品力+基础设施+用户口碑的三角闭环。
理想没有因为被黑就放弃MEGA,反而加大投入建桩、加强宣发、持续优化产品。这种“认准方向死磕到底”的劲头,值得敬佩。
当然,我也想听听各位车友的看法:
如果你现在要买一台50万级家用旗舰电车,理想MEGA会进入你的备选清单吗?
你觉得它的外形设计,是超前,还是违和?
对于“黑公关”现象,消费者该如何保持独立判断?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买车是大事,别被热搜牵着走,也别迷信品牌光环。多试驾、多对比、多听真实车主的声音,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台。
理想MEGA的逆袭,不只是一个品牌的胜利,更是理性消费的一次回归。
至于未来——我相信,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时间,终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