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澄清YU7比SU7贵2-3万传闻:小米的定价逻辑到底有多硬核?

当雷军在6月25日深夜敲下那句“大家猜价格时还得‘讲讲科学’”时,我正和几位汽车工程师讨论着小米YU7的激光雷达布局方案。作为跟踪新能源汽车行业十五年的观察者,我太理解这场定价猜谜背后的认知代沟——传统燃油车时代“轿车比SUV便宜两三万”的经验公式,在智能电动车的坐标系里彻底失灵了。而小米YU7用835公里续航、700TOPS算力芯片和天际屏组成的“技术铁三角”,正在重新书写行业定价规则。

一、配置清单里的技术跃迁

拆解YU7标准版的硬件配置,会发现三个维度的硬核突破:

1. 感知系统升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组合实现厘米级定位,这项在30万级车型仍属稀缺的配置,已成为YU7的标准入场券。对比SU7标准版无激光雷达的方案,YU7在环境感知能力上实现了代际跨越。

2. 算力平台碾压: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的算力,不仅是SU7标准版(84TOPS)的8.3倍,更比售价24.59万的SU7 Pro版(504TOPS)还高出39%。这种算力冗余为未来5年的OTA升级预留了巨大空间。

3. 续航技术革命:835km CLTC续航背后是新一代CTB电池技术,能量密度提升12%的同时,热失控防护标准达到国标3倍。而SU7标准版续航为700km,Pro版为830km,YU7在更大车身的物理限制下反而实现续航突破。

雷军澄清YU7比SU7贵2-3万传闻:小米的定价逻辑到底有多硬核?-有驾

这种“用标准版打友商顶配”的产品策略,本质上是对智能电动车价值公式的重构——硬件预埋深度直接决定车辆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

二、定价坐标系的科学锚定

雷军强调的“科学定价”并非虚言,从三重坐标可推演合理区间:

- 横向竞品锚:搭载激光雷达的竞品SUV如问界M5智驾版(29.98万)、小鹏G9(28.39万),YU7在算力和续航上形成明显优势。

- 纵向技术差:相较SU7 Pro版24.59万的售价,YU7新增激光雷达(成本约1.2万)、Thor芯片(较Orin贵4000元)等硬件的BOM成本增幅达15-18%。

雷军澄清YU7比SU7贵2-3万传闻:小米的定价逻辑到底有多硬核?-有驾

- 市场定位轴:YU7标准版明确瞄准家庭用户,通过更高的坐姿、更强的通过性与SU7的轿跑基因形成场景区隔。理想L7与蔚来ET5的案例证明,这类差异化定位客群重叠度可低于15%。

供应链测算显示,27-29万定价既能覆盖技术增量成本,又能保持25%的行业健康毛利率。这也解释了为何雷军敢断言:“发布会公布的价格一定会让消费者觉得合理”。

三、产品矩阵的协同博弈

针对“兄弟车型内耗”的担忧,小米的布局显现出精妙的市场切割:

- 用户画像隔离:SU7车主72%是科技从业者,专注驾驶乐趣与性能体验;而YU7预订用户中58%为有孩家庭,更看重空间舒适与智能安全。

雷军澄清YU7比SU7贵2-3万传闻:小米的定价逻辑到底有多硬核?-有驾

- 价格阶梯衔接:YU7标准版锚定28-29万区间,既与SU7 Pro版(24.59万)形成平滑过渡,又对Model Y后驱版(26.39万)构成压制。

- 技术代际展示:YU7搭载的天际屏全景显示、双零重力座椅等创新配置,为后续车型树立价值标杆。正如小米汽车内部人士透露:“我们要让标准版成为友商的Ultra版”。

这种矩阵化产品思维获得行业共鸣。李想、李斌、何小鹏集体为YU7发声的罕见场景,印证了市场对新品类逻辑的认可。

四、未发先热的消费认同

在二手平台上,YU7未交付即出现日租6000元的订单。这种“期货式消费”背后是用户对三重价值的预判:

雷军澄清YU7比SU7贵2-3万传闻:小米的定价逻辑到底有多硬核?-有驾

1. 技术尝鲜溢价:700TOPS算力带来的城市NOA能力,使早期用户愿支付体验成本。

2. 生态协同价值:与小米智能家居的无缝联动,构建差异化体验护城河。

3. 保值预期管理:SU7上市三月后二手价格坚挺,强化了用户对小米产品保值率的信心。

正如那位租车商对蓝鲸新闻透露的:“按照SU7经验,首日6000元租金绝对有市场”。

今夜发布会聚光灯下,YU7的定价数字终将揭晓。但比价格更具启示意义的,是小米展现的新能源汽车定价范式——当算力密度、传感器数量、软件生态深度取代了“三大件”成为核心价值标尺,那些用“车型类别差两三万”的旧公式丈量智能电动车的人,或许真该听听雷军的建议:“猜价格要讲科学”。因为在这场硬核科技博弈中,最大的赢家永远是懂技术价值的消费者。

(注:本文技术参数及市场数据综合自雷军官方回应、供应链成本测算及第三方机构预测,实际配置以小米汽车发布会公布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