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期:到底是谁在买凯迪拉克XT6,除了品牌颜值空间和驾乘体验,更多车主是为家庭责任而买还是追求个性,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来聊聊凯迪拉克XT6,除了凯雷德之外,国内最大的凯迪拉克。XT6在国内卖得其实挺一般的,买的人少,想想去年,月平均销量大概在400辆左右,基本就是每个地级市每个月不到两辆,路上遇到的几率,惨不忍睹。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嘛,外部和内部两方面都有说法。
外部原因很直观,现在30多万的燃油SUV,新能源车型占了大半边天。反正我身边,朋友们都说新能源车更香,续航长,油耗低,后续还能补贴。你要真去看市场不难发现,现在买传统燃油三排的SUV少了不少,尤其像XT6这种,价位偏高,市场认知还没完全接受,卖得不火,那也怪不得。线上线下渠道都给人感觉有点难堪。
内部原因我觉得也挺有趣的。XT6的横置平台其实是上一代的设计,内饰用料和造工说实话还算可以,但与一些合资品牌的中高端SUV比起来,就略显过时了。动力方面嘛,底子还行,就是油耗偏高,尤其是满载时,油指针飙得特别快。配置上,25款提升不少,但低配依旧基本没有什么智能化,车机系统也不算太友好,可能是因为成本限制。而更后备箱空间太紧张了,放个大家庭的行李不太够用,要我说,空间还算不错,但明显没其他一线豪华品牌的大气。
这段我先按下不表。有个人问我,买XT6的车主到底是喜欢这个车,还是出于责任?说实话,我虽然经常跟车主打交道,但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之前我翻了下笔记,很多车主都说买车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我发现其实很多人,特别是家庭男性,买车就像是在完成一份家庭任务一样。毕竟,带娃带一家,车得大,颜值还得高,安全感得有点。而且,家里人很容易被颜值第一吸引,比如朋友圈里老婆一看,赞口不绝。
这又让我想到,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它们会特别强调家庭取悦感。没细想过?他们宣传的家庭包围圈,就是让你觉得家人坐后排也很享受。700后、80后、90后,受到的教育大多是你得让家人高兴。理想的诱导逻辑很明显,老婆孩子开心,你也觉得自己挺有面子,就算车价贵点也值。
反观XT6,二排倒是还可以,手动调节挺方便,就是没什么智能化,像加热通风就有限。25款才有了这些配置,但依旧无法与同价位的现代或东风本田一比较,差点意思。再说,冰箱、彩电这些家庭标配,明显得在别的车里找到比较便捷的方案。有人会说,买它完全是追求高颜值+空间+驾乘的稳重感,但我心里其实想:这车还能满足家庭的具体需求吗?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很多XT6车主其实挺在意细节的。比如一对坐在后排的夫妻,男的说:这个车啊,坐着还挺舒服的,但我感觉刹车不是很灵敏,经常要踩两下。我就是觉得,不够敏感,让人心里没底。轮胎偏窄,235的宽度,十多年前我就觉得这样不够用了,这么大的车,轮胎宽点多好?是不是厂家考虑成本才这样,反正我猜不出来。
对比下来,同价位的车型,很多都配备了255甚至到265的轮胎,这样跑高速更稳,过弯也更安心。到底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是制造成本压缩,或者刻意追求省油?我也没细想过。
说到成本,我算过,百公里油耗大约在12升左右,按每升7元算,油钱得100多块。车辆的保值率嘛,也没那么高,可能五年后只剩六成左右。这个数字,说实话,有点令人心疼。车厂为了成本,不能再提升配置,车主还得自己花钱提升,也挺折腾。
我还得说,销售经常跟我抱怨,销量差的原因之一,是车缺少热销点。7座取消了,空间没有升级,反而缩水,这招有点差。要不要理解为厂家在取巧了?可能吧。但我其实觉得,真要理解,还是要从消费者心理入手,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懂车。
突然想到,这车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买家家庭责任感驱使,还是追求个性张扬的?我觉得,可能都算。毕竟,那些真正自我感强(比如某些年轻人)的,可能会更偏向品质感强一些的车型,比如途昂,或者一些改装空间大、个性鲜明的。
但我有个疑问:除了家庭责任,难道就没有年轻人出于炫耀或者彰显身份买XT6的么?我觉得有的,只是不是很多。毕竟颜值还算过得去,加上品牌,的确能给别人留下点印象,但真心喜欢的,也可能会考虑一些更个性的选择。
这让我很矛盾:这车到底是被责任绑架的,还是被追求推动的?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车主心里也没太清楚。只是惯了要个豪华感和要个空间,把责任和个性揉在一起。
最后一段,我也在想,考虑到XT6的市场表现,未来它会不会成为典型的被动式销量车型?毕竟,市场上像它这样的大车,哪怕还带点豪华感觉,也都在等待着转机。也许,是我对市场太乐观了,又或者,真得有人还在默默坚守着喜欢这种稳重,带家庭出行的SUV。
想象一下,下一次在路上偶遇一辆XT6,车内一家三口都在笑,车窗后坐着个男的,还在调节座椅,用的可能是旧式挡杆——我会不会多看两眼?忖度一下,那到底是责任,还是情感的投射呢?谁知道呢。你觉得,还有哪些隐藏的需求会让人去选择这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