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说到广东链长制,真的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风生水起。你看东莞今年前八个月进出口都超过一万亿,增长幅度都是两位数,不管出口还是进口,简直像是开挂了。全省外贸进出口额已经涨到8.5万亿,占全国份额又提升了。更牛的是广东GDP第一次突破了14万亿,继续稳坐全国第一,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背后,广东链长制是个关键抓手,也改变着整个产业生态,我觉得,广东这么搞供应链,是有章法、有深意的,绝不是简单模仿谁,完全有自己一套打法。
首先,广东为啥要上链长制?说白了,我觉得原因很现实,就是转型太急需。广东厉害是厉害,但说到底还是“大而不强”。说电子信息产业吧,我们产手机不是世界第一么?但是高端芯片、传感器这些关键东西都得靠进口,很多东西一被卡脖子,整个流水线都可能停摆。像华为、OPPO之类的大公司,核心零部件一断供,损失那都是以百亿计算。传统的大产业占比还很大,像纺织、家电等,固然是老本行,但想在全球玩得更大,终归要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虽说也在发展,但比起江苏、浙江,广东在新动能的占比上还差了点意思。所以,链长制的推出,是广东有意识在给未来铺路。省委书记都亲自挂帅,就是在给大家表个态,链长制不是随便喊口号,是要真刀真枪让广东变更强。
再来说这链长制是怎么搞的。老实讲,广东没有去搞一些繁文缛节,而是直接把政府、企业撮合在一起玩起主动服务——链主是企业里的大哥,链长就是政府里的“超级服务员”。比如省长自己带队负责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主打产业,还定期组织会议,协调财政、土地、科技资源,专门为链主企业搭桥打气。上上下下设了四级推进体系,地市链长也下场,各地串联起来行动,而且配了专门基金,连一些企业的用地、技术、物流难题都可以直接“顶格”处理。这种劲头,其他地方还真不容易学得来。
说政策,全方位“开挂”。广东不是粗暴给钱,而是针对每个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小本本,看哪块该补,资金、土地、人才统统上,精准给到点。像新能源汽车,广东补贴让买车的人跟企业都能受益,光充电桩全省新建就十多万个;动力电池企业,研发投入给奖励,单个一年最高能拿2000万。半导体、集成电路更是直接给设备补贴,招商政策也是奔着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去。深圳搞的芯片公司,用广东揭榜挂帅模式,两三亿的研发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材料国产化率直接拉高一大截。
还有大湾区的产业生态圈,我觉得是中国最成熟的生产组织模式之一了。广州搞研发,深圳搞创新,佛山珠海狠狠砸制造,这种分工协作形成的合体,谁进来谁用,配套齐全、效率高,啥项目想落地,基本是“随叫随到”。在东莞混的芯片、小家电企业,华为、OPPO这样的大厂能把90%以上的关键零部件链条都敲定。再加粤东西北的“飞地”产业园区,手机组装、石化产业、数据中心这类新项目,政府能打包搞定基础设施,还能把上下游引进来一起干。这种协同效应,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广东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串起来了,让大家都能吃饱。
有意思的是,链长制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升级工具,更像是广东在国际供应链里布一个“定海神针”。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全球供应链紧张,国际环境变化多端,各种技术限制、贸易壁垒时有发生。就这种背景下,广东还敢顶住压力,大胆拼产业升级。这可不只是喊口号,更是实际行动。比如半导体这块,之前设备、芯片要靠进口,现在广州深圳投了大几百亿,招来中芯国际、粤芯半导体,一整个产业链搬过来做本地化。政策直接拉着相关企业搞科研,补贴、奖励一桩桩跟着走,说给力就是给力。“链主企业”带头搞技术、投资、扩张,政府则各级链长跟进,随时为企业解决痛点。可以说,这种模式是把“创新、转型、做强”三件事捆在一起干,把自己的命运把握在手里。
新能源这块,广东是绝对的领跑者,比亚迪、广汽埃安这些链主企业,在刀片电池、超倍速充电上都拿出硬本事。比亚迪卖到全球几十个国家,广汽电池充电五分钟跑两百公里,这种技术能力真的是走在世界前头了。规模也不是盖的,去年广东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253万辆,全国第一。换句话说,全球每卖出六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广东造”。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两手都要硬,一时间“广东智造”成了全球的新品牌。
电子信息就更不用说了,广东是全国老大,全世界手机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都在这里。华为靠鸿蒙系统打破国外系统壁垒,OPPO、vivo搞了影像、折叠屏创新。整个珠三角从芯片设计到组装,再到应用生态,基本是从头到尾有自己的链条。你说营收吧,六万亿,占全国三分之一。各种指标像5G基站、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全是第一。简单说,广东不是传统的“世界工厂”,更在高科技领域成了创新“源头活水”。
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速度也让人叫绝。深圳迈瑞用医疗仪器冲击全球高端市场,丽珠集团搞新冠疫苗,广州生物岛聚集几百家创新企业,把研发、生产、产业化各个环节连成生态。去年广东生物医药全产业链产值涨到六千亿,年增长超过15%。涌现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也多,粤港澳大湾区正变成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源、人才、项目前沿阵地,为“健康中国”出大力。
说到底,广东链长制最大的价值不是把钱烧下去,而是建了个能让上下游企业联动、一起升级的体制。政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不仅解决单个企业的问题,还推动整个产业链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大家都在拼,佛山的家电、东莞的电子、深圳的新能源,都开始搞链式反应,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产业链主,带动上下游一起跟。在这种环境下,超过一万家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整个广东都成了创新的发源地。
更难得的是,链长制让大企业和小企业互相配合,链主不孤军作战,链长也不是光发通知、开会了事,敢真心真意解决企业难题。比如光刻机进口难,政府直接协调中央与海关开绿色通道,关键设备能高效进来,企业的生产、创新都不被耽误。这种高度是在顶级政府层面亲自抓、企业主动参与下才有的,大小企业都觉得有靠山,敢放胆投入。
看这些数据和政策背后,我觉得广东玩链长制,不只是个技术活,更是战略大考。摆在眼前的现实要求广东不但要经济总量第一,更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都得成为“第一方阵”,不能让自己被国外卡住脖子。广东不断延展自己在国际供应链里的份额和话语权,这就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的样板之一。未来,只要链长制能继续深下去,政策能保持跟进,广东在全球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话语权还会进一步提升。
当然啦,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广东这么搞,挑战还有很多,比如外部环境急剧变动,技术升级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内部产业结构还得不断转型,很考验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的实际执行力。不过只要坚持“链主引领、链长服务、链条协作”这套打法,政府跟企业能做到风雨同舟,广东一定还能不断突破自我,继续在国际产业链里扮演那个引领者角色。这也是广东链长制带给中国、带给世界最大的影响和价值。
所以,未来想让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更加有竞争力,广东链长制这种模式真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它不是简单学国外,靠的是灵活创新和坚持落地,抓住“链主”、服务“链长”、联动各环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活样本。咱们不只是要做大,更要做强,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用自己的创新和产业链,定义国际供应链的新规则!
广东链长制,不仅帮自己突围,也带动着全国产业链变革的步伐,不管未来国际风云怎么变,相信这套模式一定能给中国争取更多主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