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汽车回收和以旧换新,这一年的故事
“上午的时候我去了一趟交易所,见张师傅在门口抽烟,一边说今年来报废的车多得出奇。”我顺手拿起他搁在旁边的蓝色烟盒,他说怕是政策又出了新变数。
其实报废更新这事儿,身边人今年都聊得挺热。老婆单位的领导还说“不如旧车卖了换个新能源”,她犹豫半天说家里那台老桑塔纳舍不得扔。听销售顺嘴聊过,新能源汽车现在补贴能到两万,前提是名下那台车必须是报废更新补贴标准里的“老旧乘用车”。老牛和我都算了算,国四头批的车也能混一脚,那批据说有一千多万辆——不过这些数字吧,各种协会一年到头都爱拿出来吹牛,但邻居老宋是真把他的破捷达拉去拆了,跳着脚骂“早几年就该换!”
以前买车,顿顿都说第一次,想想,2016的时候,小区门口的车主群都在问首购优惠。不知道哪儿来的统计,说那一年“首次购车比例有七成”,现在好了,群里三句话不离二手,换新成常态。到了2025年5月底,隔壁周阿姨都能念叨:“现在买车,谁不是旧的顶新的?”我瞧见楼下大壮那辆红色比亚迪也是刚换不久的,还是旧车报废换来的新电车。听说首购比例都跌到三成了,剩下的,反正以旧换新划算。
政策今年出得勤。年初财政部发了通知,说是要大力推动设备更新——那时候微信群师傅还吵着这设备更新“是不是有猫腻”。紧接着商务部又拉了八个单位一起出文说要把汽车以旧换新干出花,消息一出,县城那家二手车行老板都乐了,说今年看头大。
这补贴政策,讲真,条款细得让人头大。报废国四头批的老车,换新能领一万五、两万——但报废完自己名下的新能源车,这补贴没你份,奇怪得很。群里有人问:要是老婆名下三年前买的新能源,现在想换油车,能不能也薅点儿补贴?销售一句“规定死了,人不能换,材料都要自己来”,大家只能咂咂嘴,早知道去年就先买油车。
申请补贴那些材料,嘿,商务部说只能走平台,不让私下开小差。我那天去帮老牛查,页面密密麻麻要拍回收证明、注销证明,还要新车发票、登记证书。不懂都怕,是平台有客服,有师傅小王告诉我“只要照片清楚,资料细致,两个工作日给你搞定”。不过据说有人因为名字写错一个字,卡了半个月没动静,村里小王都笑:“还是身份证照片拍清楚,别瞎整。”
养车和换车这几年见得多了,小众改装群里有人讨论北方路况,一朋友说老车门胶条一年顶多两次洗就不行了。补贴政策对车型选定也不无影响,卖场的销售提过,补贴只认2.0升排量及以下的燃油车,超了就没戏,热衷于大排量的老吴听了只摇头,唉声叹气。
有意思的是,车友群上月小文分享了一条事故消息,说有人刚换了新车,报废老车钱到账,还没捂热屁股,新车倒是被隔壁小区刮了一道。群里都调侃,这补贴让人精心计划,结果擦碰后,保险还得多交点,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二手车市场也跟着热闹,这边换新的,那边收无补贴老车回去拆零件卖。村口那边的老厂据说最近多了国四老奥迪,拆完玻璃还剩半个车身,大爷说能卖点废铝。一些去年还硬撑的旧车主,今年实在熬不住政策推着心里痒痒,终于动手去拆车。但有的精明人听群里八卦说“有补贴也不如自己翻新二手”,究竟怎么划算,看个人心气。
补贴发到个人账户,不懂就问银行理财部的妹子帮忙查查,不少有经验的车主都说“这钱要看快慢,有时一顿火锅钱就到账,有时卡一个礼拜”。生活琐事交杂进报废新政里,铁皮最终都被翻腾进城市一角,也不知新电车用了多少老车的锈迹。听说某平台还遗漏一批报废登记,师傅说“这事讲不清楚,瞅瞅再说吧。”
“要不是补贴实在管用,也不一定今年换新,挣的还是自己那点心安。”张师傅话音落下,他又点了根烟,旁边晾着的收据还在飘,下一波进厂的报废车里,有的人早就盘算着下一辆是哪家品牌的电动。那些旧车,有些被拆成一堆零件,有些成了邻居群八卦素材,有些干脆再用一阵子,日子还得照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