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电动车,八成第就是问,这车实际能跑多少公里,别说动力多猛屏幕多大,要是开着开着掉电快,心里照样不踏实,电动车这几年是普及了,但大家心里最惦记的还是那块电池,怕跑不远,更怕它突然“发火”
听说最近有个叫固态电池的新东西,安全、续航长、充电还快,谁听了不心动,可奇怪的是,中日韩那么多大厂吆喝了十多年,市面上却连一辆量产的固态电池车影儿都没有,这技术到底是真要改变未来,还是永远停在那些“明年量产”的发布会上
现在电动车用的其实是液态电池,里面灌的就是液态电解液,锂离子在里面游来游去传电,好处是效率高,缺点是怕冷怕热,还容易“上火”,隔膜要是破了,正负极一短路,温度飙到没朋友,而固态电池,说白了就是把水换成果冻,电解液变成固态材料,锂离子不是游泳,而是穿越固体,优点很直接,不会漏也不易着火,从原理上杜绝了失控,安全感直接拉满
更香的是能量密度大幅飙升,现在最好的三元锂大概300Wh/kg,固态轻松上500Wh/kg,这意味着同样重的电池,续航能从五百公里直接干到一千公里以上,里程焦虑没了,充电速度也快,现在快充怎么也得二三十分钟到八成,而固态有望十分钟满血,跟加油差不多
这么好,中日韩欧自然都抢,宁德时代、丰田、三星个个喊在搞,可十年过去没几家能量产,原因不是不够努力,是路太难走,先是材料路线就分三拨,硫化物导电性最好但娇气,见水见空气就出毒气,生产得全真空,成本高得吓人;氧化物稳定但太硬,和电极接触差,要加温加压才能用;聚合物简单易做,可性能差,常温不导电,还得加热到60℃以上
液态电池最后一步是灌电解液,像蛋糕灌奶油一样简单,固态电池却得一层正极、一层电解质、一层负极压得严丝合缝,固体贴固体天生有缝,锂离子不好过,得高温高压一起上,现有生产线全得换,成本更是关键,硫化物核心材料一公斤上千美元,而液态一公斤不到十美元,差百倍,算下来全固态电池价格是液态的四到八倍,装上车电池比车贵,谁买单
丰田就是典型,手握千项专利冲着硫化物全固态猛攻,目标是性能碾压现有电池,可难度、毒性、成本问题全在,量产时间一推再推,现在说2027到2028,三星LG聚合物和硫化物都还没定路线,中国厂商更务实,主攻氧化物加半固态,保留少量液态帮助导电,安全和密度都比现有高,还能改造现有产线,成本可控,蔚来的150度电池包续航破千公里,就是这种半固态,岚图智己也宣布上车
固态电池确实是下一代的重要方向,优势摆着,但不是明天就能全民开上的,从实验室到量产还得爬过材料、工艺、成本三座山,中日韩各走各路,日本想一步翻盘,中国稳步迭代,谁赢还得看突破速度和市场接受程度
对咱普通用户来说,别纠结全固态啥时候来,更重要是现在买得到的车,电池安不安全,续航实不实,充电方不方便,技术会进步,市场会筛选,也许哪天“果冻电池”就不知不觉跑进了日常生活,那一天可能就在踏实攻关的人手里提前到来
你觉得车企该不该先推半固态过渡,还是等全固态一举到位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