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轩逸登陆工信部,外观延续日产最新设计风格,动力仅搭载1.6升燃油机型,能否重现当年辉煌表现

工信部最新数据一晒出来,我翻了翻笔记,才意识到自己对轩逸的新一代居然还有些割裂感。2023年款小改刚见过面,眼下又吹来2025版新风,真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次主打1.6升自然吸气,最大功率大约99千瓦,合137匹马力,油耗表现估摸着能给到17公里每升左右(样本有限,不严谨)。你说,这排量配置到底算跟上趋势,还是有点保守?

刚跟朋友提到这个车型,他倒给了我个直白的评价:N7设计语言啊,就是换了个脸,核心区别呢?我当时就觉得,别急,先听我细说。全新轩逸沿用了日产最新前脸设计,狭长的犀利大灯勾勒出獠牙般尖锐感,中网贯穿式镀铬条配合中央LOGO,整体辨识度确实提升了。但别光看外观尺寸,相比2019款新轩逸,长宽高以及轴距几乎没变,细节上车长只多了4毫米,宽度略减10毫米,高度微调2毫米以内,轮胎规格还是205/60R16。撑着数据纸面看,真是换汤不换药有点让人嫌麻烦。

全新一代轩逸登陆工信部,外观延续日产最新设计风格,动力仅搭载1.6升燃油机型,能否重现当年辉煌表现-有驾

奇怪的是,官方这回没把e-Power直接带过来,至少工信部资料只见了1.6升自然吸气版本。可我记得现款车还有1.2升的混动版本,怎么这回直接留白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难道他们真打算砍掉混动线了?或者要等晚点再放出?等官方通知先,咱们别急着下结论。

别跟我说日产不懂供应链压力。你要是把一辆车比作一桌饭菜,调味调料缺一味,整体口感都悬着。1.6升发动机便宜可靠,现成库存多,供应链压力小,投入产出比不错。要推什么e-Power油电混合,得多些零件,电池、电机都得配好,研发和供应压力立马成倍加大。特别现在芯片紧张,电池材料涨价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捡现成先走一步,待积累够信心和资源再推多元化动力方案。你说这做法过与不及呢?

对比下同级别竞争对手,像丰田卡罗拉,它的混动版本在市场上有明显攻势,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上表现得更好,百公里油耗我估计能往20公里每升靠靠(样本少)。轩逸则靠单一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释放平稳但缺热血,油耗有竞争力但不算爆款。咱别小看这么几公里差距,日常上下班加起来,油钱算下来几年就能省不少。说起这,我心算了下,假设每公里7毛,年跑2万公里,卡罗拉混动版本每年能省下不少银子。你们平时买车会因这个斤斤计较么?

全新一代轩逸登陆工信部,外观延续日产最新设计风格,动力仅搭载1.6升燃油机型,能否重现当年辉煌表现-有驾

厂家的这个平稳选择不由得让我怀疑,是不是对未来纯电趟坑犹豫不决?毕竟日产也有N7纯电SUV,但轩逸这种国民级轿车,电动化跳跃太大,小白用户会不会接受?售后网点、电池质保、续航焦虑……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怎么破?我前阵子跟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老百姓不太信电动,维修难找,信赖感没那么强。你说这直白话有没有道理?

记得这不,有个销售跟我说:咱们现在又不是拼高端,是拼实用。这句话让我明白,轩逸本质还是在走地面稳健路线,反而新一代车型外观能带来些新鲜感算是加分,也难怪厂家花心思把设计风格抬高点。设计上虽借鉴了N7某些元素,但跟那个更现代年轻的纯电车比,轩逸还是主打靠谱老伙计,少些潮流,多点笃实。

不得不纠正我刚才说的没啥变化,造型虽说延续了品牌语言,但细看有些地方变得更细节化了,比如前灯獠牙造型更犀利,贯穿灯带更精致。原本以为只是小修小补,看来厂家还是有用心改进部分设计以适应现在审美(心里稍微松口气)。不过动力配置这事,企业背后算计多,这点变动不得吃个哑巴亏。

全新一代轩逸登陆工信部,外观延续日产最新设计风格,动力仅搭载1.6升燃油机型,能否重现当年辉煌表现-有驾

说回来,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代轩逸在动力上反倒收缩了?我纯猜测了一下,也许是想规避更复杂的排放标准,或者想集中力量在单一发动机研发,降低供应链复杂度。(没细想过)

这轮换代也让我意识到,一个车型的变革跟供应链和研发密切相关,这好比做一道菜,酱料调好了,厨师手艺再好也得靠材料新鲜。一旦供应链出现不稳,整套车就很难翻身。但消费者看不到这些心酸,只觉得车咋跟没变似的。你说是不是?

全新一代轩逸登陆工信部,外观延续日产最新设计风格,动力仅搭载1.6升燃油机型,能否重现当年辉煌表现-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小趣事,一次我开车路过4S店,销售跟顾客聊天,顾客问:这新轩逸跟老款比,买哪个不亏?销售斟酌半晌说:新车外观好了,动力还是老味道,两款加起来成本差不多,保值率看市场定吧。听他这么一说,我暗自心算,轩逸年折旧率大约15%上下(体感数据),两款机型差异不大,买新车得多掏点钱,这算笔值得考虑的账。

好奇一个点,轩逸现在的目标用户还会像十年前那样多吗?毕竟年轻人对车的需求越来越挑剔,新能源竞争激烈,SUV又成了主流,轿车市场是不是正在慢慢边缘化?(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尾灯的细节,贯穿设计虽精致,夜间识别率很高。但我有点疑惑,功能上有没有新改善?试问灯光设计还能玩出多大花样?你们认为灯光能成为买车的决定因素吗?要不然咱们把这些细节体验多总结总结?比如灯光柔和度、启动延时、灯光角度调整……这些日常中摸得着的影响,其实最能打动人。

全新一代轩逸登陆工信部,外观延续日产最新设计风格,动力仅搭载1.6升燃油机型,能否重现当年辉煌表现-有驾

意见就到这,窗外下班高峰的车流里,轩逸还是占了不少份额。听到一声熟悉的钥匙咔响,我想起这车虽无太多惊喜,但稳当也有它活路。你觉得呢,这老牌子还配得上咱家用第一车的荣誉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