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汽车圈里明星代言的火热程度,比夏季的气温还要高得多。
张柏芝、费翔、刘亦菲这些老牌顶流还不算稀奇,像易烊千玺这样的新生代偶像也纷纷加入,几乎把各个年龄层的顶尖明星都占了个遍。
根据艺恩营销智库的统计,年度上半段里,汽车行业的新晋代言人增长特别快,成了最喜欢邀请明星的行业之一。
要是放在几年前,这事儿都难以想象,当时刚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对明星代言都敬而远之。
理想曾明确表示不找代言人,觉得车主才是最棒的广告牌。
蔚来、零跑这些品牌也都拼尽全力,发布会全程只谈车的性能、参数,或者就是把创始人请到台前,打造个人IP。
原本以为这种“反代言”套路能一直坚持下去,结果才发现,哎呀,自己还真是太天真了。
随着新能源车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变得格外激烈。就算那些本来关注度不低的厂商,也不得不费心研究新的吸粉妙招了。
风水真是轮流转,之前不愿意代言的车企,现在个个都变成了明星的“甲方老板”。
从“拒绝代言”到“抢星大战”,车企为何变卦?
到2025年9月26日,理想官方公布易烊千玺成为品牌的代言人,这一举动打破了他们多年来坚持的不代言的原则。
紧接着,10月16日,讲究精打细算的零跑汽车宣布费翔成为他们的第一位代言人。
这俩可是造车新势力里少有的还能稳住钱袋子的,结果他们都出手了,其它车企也都纷纷开始跟风了。
零跑方面表示,聘请代言人主要是为了和用户产生共鸣,传递品牌的核心理念,还能增强营销的效果。
仔细想想,这里面其实都得归咎于竞争带来的无可奈何。
以前梦想靠家庭车加增程技术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后来竞争对手们都盯上这个领域,自己转向纯电又不太顺利,除了想办法另辟蹊径破局,真是难啊。
易烊千玺的粉丝基本都是年轻人,选择他其实也体现出想打破“家庭车”那种单一形象,试图和年轻消费群体拉得更近一些。
汽车厂商请明星出面,早不只是为了简单的“曝光度”,而是带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去做的。
智界邀刘亦菲,主要看中她那“国民女神”般的气质,非常契合中高端智能车的定位。
五菱缤果请孟子义出镜,“笨蛋美人”的角色设定,加上那款外观靓丽、体型娇小的车型,简直是天生的一对,一看就让人难忘。
当然,也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比如哪吒汽车找古力娜扎做代言人。
古力娜扎那叫一个精致又优雅,但哪吒汽车走的是大众平价路线,两个定位差得远,不少目标受众也就局限在那一拨儿人。
其实哪吒也得考虑到自己的一些难处,想把品牌搞得更上档次,就得请那些气质不错的明星,虽然有时候感觉不太搭,但能引发讨论、制造话题,留下一点印象也是不错的。
汽车厂家选代言人可不是随便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儿,他们会把艺人的影响力、品牌的调调以及预算这些因素都权衡一下,最后挑出几个合适的候选人。
有人问,像快消品和汽车这种耐久消费品,挑选代言人的思路是不是不一样?做咨询多年的专家说,其实没啥差别,关键还不是靠之前说的那些因素,就是还要小心艺人出事带来的麻烦。
除了正式的代言人,车企还能玩点更灵活的策略。比如乐道L90刚一推出,沙溢一家就以明星车主的身份亮相,家庭氛围温馨,带着多孩家庭的形象,刚好契合这款车的风格和目标用户群体。
蔚来邀请莫文蔚担任首席体验官,说白了就是打算玩“莫文蔚来了”的谐音梗,在网络上吸引不少眼球。
用这个方法不花太多钱请个正式的代言人,还能减低风险,真是蛮机灵的个招儿。
流量破亿不代表销量上涨,明星代言只是引流工具
汽车厂家砸大钱找明星做代言,效果到底咋样?就话题热度来说吧,的确没让人失望。
鸿蒙智行和刘亦菲合作一事,在微博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了3亿,讨论人数也突破了百万大关。
理想和易烊千玺的合作,点击量突破了一亿,讨论人数也超过了百万。
一位业内领先车企的CFO说过,一辆车的研发花费得几亿,而明星代言费大概就三百万左右,比起来其实不算啥。
用点小钱就能换来这么大的曝光率,对汽车厂家来说,真是划算得很。
毕竟新车一亮相,必须得让大家知道才行,明星的带动正好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激发那些还在观望的消费者的兴趣。
不过热度再高,变成真正的销量可就另一码事了。
我到4S店转了转,发现大部分车企的门店里都没看到摆着代言人的牌子。
即使是放了易烊千玺人形立牌的理想门店,销售在介绍车的时候,也不会提他,全都是在讲车辆的性能、空间这些硬实力。
上海的一位理想销售说,理想I6的大定已经超过8万了,可大部分买车的朋友,主要还是看车的性能和配置,没人会光因为代言人就马上决定买。
这也挺正常的,毕竟车子不像日常用品,谁都得慎重考虑一番,冲动着买可不行。
消费者明白明星代言只是个宣传噱头,真正掏钱时,依旧会自己查资料、对比其他款式,最终还是看车辆的硬核性能。
看这么一说,明星代言对车企而言,其实更像是个拉客的成本投入。
用明星的效应吸引大家的注意,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品牌和这款车,但是不是能变成订单,还是得看车子本身的品质够不够牛叉。
有个成功的例子,就是某自主品牌请了个顶流明星当代言人,确实让年轻用户的比例提高了不少。不过,销量真正涨起来,还得归功于产品本身的升级改造。
也碰过“翻车”的案例,比如某车企请的明星跟品牌调性差太远,结果在代言期间,销量反倒往下掉了。
不用说,汽车圈里面明星代言火热,绝对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必然趋势。
车企们用明星来塑造品牌特色,拉近和消费者的关系,这个想法没毛病。
不过啊,大家要搞清楚,明星带来的是关注度和热度,真扯不上能否让产品更牛逼的实力。
要是车子本身性能不行,再请再有名的明星也留不住顾客。
将来,明星代言或许会变得更有针对性,不再只是盯着那些超级流量明星,而是会选那些和品牌风格、目标人群更搭的艺人来合作。
同时,汽车厂家也会把更多心思用在技术创新和提升用户感受上。
毕竟,汽车市场的最终角逐,从来都不是明星流量的比拼,而是产品质量和口碑的较量。
只有把车做得扎实,加上贴心的推广策略,才能把关注变成销售,真正达成销量的增长。
看到那些车企纷纷找明星代言,倒也能理解他们的压力,但也希望他们别把重点搞错啦。
买车其实看重的还是安全、舒适、实用到位,不是明星的签名照啥的。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把产品搞定,才是长远的策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