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马路上的气氛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特别是骑电动车、三轮车的朋友们,可能心里正犯嘀咕,是不是又要有什么新政策了?
没错,从今年7月1日开始,一场针对电动车、三轮车交通乱象的全国性集中整治,已经实实在在地拉开了大幕。
这次行动的核心,就是紧盯三大问题:买不合规的杂牌车、私自乱改装、以及把马路当自家客厅一样乱闯乱行。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阵风,查几天就过去了。
但这次,从河南漯河到江西南昌,再到内蒙古、江苏等地同步跟进的力度来看,国家是下了决心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了,这背后,是无数血淋淋的教训堆出来的,说到底,都是为了咱老百姓的命。
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先看看这政策出台前,咱们的马路上到底乱成了什么样子。
电动车这东西,确实方便,经济实惠,解决了很多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便利的另一面,是失控带来的巨大风险。
咱们先不说别的,就看一组官方数据。
重庆市今年6月份刚公布,光是电动二轮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就占了全市事故总量的三成还多。
这个比例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了。
再看火灾,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的统计,一年里全国因为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就有两万多起,很多就发生在居民楼的楼道里,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
数据可能离我们有点远,但生活中的场景,大家肯定都见过。
你正开着车,绿灯正常通行,突然从路口旁边的大树后头,或者一辆公交车前头,猛地窜出来一辆电动车,连看都不看一眼,这就是俗称的“鬼探头”,能把司机吓得魂飞魄散,一脚急刹车踩下去,后面的车一连串都得跟着急刹,极易造成追尾。
还有那些所谓的“老头乐”,一种低速的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它们本身就不在国家机动车的管理目录里,安全标准几乎为零。
可开车的很多大爷大妈,却把它当成了可以横冲直撞的“装甲车”,逆行、闯红灯、在机动车快车道上慢悠悠地晃,让所有人都为他们捏一把汗。
这些乱象,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素质问题,而是演变成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安全隐患。
当这种“自由”威胁到所有人的安全时,出手管理就成了必然。
现在咱们再来细细琢磨一下这次严查的这三件事,为什么偏偏是它们?
因为这三件事,件件都戳中了要害,招招都可能致命。
第一件,严查购买不合规的杂牌车。
什么叫不合规?
国家为了大家的安全,早就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
简单说,就是对电动车的时速、重量、电机功率、有没有脚蹬子这些都做了明确规定。
比如,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
可现在市面上,尤其是一些网购平台,卖得火热的三五千块钱的“电动车”,很多根本就不符合这些标准。
它们为什么便宜?
因为它在所有你看不到的地方都偷工减料。
车架用的是最薄的钢材,别说撞车了,可能过个大点的坑都可能散架。
更要命的是电池,为了压缩成本,用的都是没有安全认证的劣质电池,内部没有温度控制,充电器也是最廉价的,这就好比你天天抱着个“移动炸弹”在街上跑,在家里充电。
新闻里那些电动车在楼道里爆燃起火的惨剧,十有八九都是这种杂牌车惹的祸。
还有些商家说“包你上牌”,听着很诱人,其实很多都是在搞“套牌”,用一个合规的车辆信息,去复制出无数个假牌照。
这种车开上路,一旦被交警查到,不仅车要被没收,人还得受处罚,真是得不偿失。
第二件,严查私自改装。
这也是个老大难问题。
很多人觉得新国标规定的25公里时速太慢了,不给力,于是就想方设法去“解锁”。
你去网上搜一搜,解除限速的教程铺天盖地,修车铺也乐意帮你干这个活。
可大家想过没有,一辆车出厂时,它的刹车系统、轮胎、车架强度,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25公里的时速来设计的。
你把它强行提升到50公里、60公里,这就好比给一辆普通家用车换上了法拉利的发动机,但刹车和轮胎还是原来的。
结果就是,速度是上去了,但真遇到紧急情况,你以为你能刹住,可车子根本不听使唤,只会带着你往前冲。
除了改速度,加装雨棚、挡风被也很普遍。
这看起来是为了遮风挡雨,但安全隐患巨大。
一个大大的雨棚,遇到横风天,车子会变得非常不稳,像船帆一样,很容易被风吹得跑偏甚至侧翻。
而且,它还会严重遮挡你的转弯视线,形成盲区,刮擦事故十有八九都跟这个有关。
这些“小聪明”式的改装,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第三件,严查乱闯乱行的交通违法行为。
这是最直观,也是大家最反感的。
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在车流里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
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心里往往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我技术好,反应快,肯定没事”,或者“汽车不敢撞我,撞了也是他倒霉”。
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物理规律是无情的,在速度和重量的巨大差距面前,血肉之躯和钢铁车身碰撞,吃亏的永远是骑车的人。
不管事后责任怎么划分,受重伤甚至丢掉性命的,只会是你自己。
这方面也有正面的例子,比如江西南昌,自从严格执行骑电动车必须戴头盔的规定后,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里,重伤和死亡的比例确实下降了。
去年就有人亲眼看到,一个戴着头盔的外卖小哥被车撞飞,但人爬起来拍拍土好像没大事,而另一个没戴头盔的,可能只是轻轻一碰,就直接进重症监护室了。
一个头盔,关键时刻就是一条命。
所以说,这次全国范围内的严查,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不方便,甚至觉得是找麻烦。
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为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建立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环境的必经之路。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是谁想怎样就怎样,而是每个人都在规则的框架内行事,互相尊重,互相保护。
我们享受汽车的便利,就要接受系安全带、不酒驾的约束。
同理,我们享受电动车带来的便利,也必须接受它在安全方面的基本规范。
这并非是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权。
说到底,新规卡住的不是大家出行的方便,而是那些可能要了自己和他人性命的“小聪明”和“坏习惯”。
花钱买一辆质量过关的合规车,骑车时戴好安全头盔,遇到红灯多等那几十秒,这些真的不难做到。
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不能总指望着别人在最后一秒为你踩下刹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