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车在中国的“尴尬”局面,真叫人有点窝火啊
你说,提起韩国车在咱们中国市场的表现
咱们韩国朋友自己都觉得挺心里堵得慌的
现代和起亚这些年在全球市场上,销量可是稳扎稳打,排在第三名,去年卖了差不多684万辆车
甩开雷诺、日产、Stellantis几条街
咱们自己都觉得挺有面子的
但偏偏到了咱们这块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销量直线蹭蹭往下掉
2023年,现代和起亚在中国的总销量才35万辆,2024年局面还没改善
市场份额掉到不足1%了
反观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在中国的表现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大众去年卖了快300万辆
为什么德日车能火得起来,韩国车就这么“拉胯”
走得还算早,韩国车在中国扎根了蛮久的
其实,韩国车进入中国市场
现代和起亚从2000年代初就开始在咱们这边“扎根”了
那会儿,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都建了工厂,主打性价比高的家庭用车,那时候的索纳塔、K5这些车,设计挺时髦,价格又便宜得很
2013到2016年,连续四年销量都破百万,市场份额差不多快要5%
那时候真是风头一时无两
当时,韩国车企们觉得中国这块“宝地”太香了,投资工厂,推新车,一年比一年火
到了2017年,销量就开始“断崖式”下跌
现代一下子跌了32%,起亚更厉害
到2023年,起亚在中国的销量只剩下9万辆,排在第49名,现代也只卖了26万辆
2024年更惨,份额从2020年的3.8%一路掉到不到1%
2025年上半年,局面没有一点改善的意思
韩国品牌都集体“缺席”上海车展——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局面,第一反应就是“萨德事件”
2017年,韩国把萨德系统部署到咱们这边,很多中国消费者心里都不是滋味
韩国产品的声誉很大打击了,销量也跟着“跌山崖”一样
那年3月,现代的销量就跌了52.2%;4月,现代更是直线掉了63.6%
当时韩国媒体都报道说,经销商库存堆得跟山一样
八年过去了,影响还像阴影一样挥之不去
有的人说,消费者对韩国品牌的信任已经“掉价”了
销量几乎再也没爬到百万大关
日本车怎么就能“扛”得住
为什么它们比韩国车强那么多
跟韩国车比起来,日本车就“牛”得多了
你瞧,日本品牌像丰田、本田、日产,尽管也经历过一些风波
当下,本田在中国还能卖137万辆
原因其实挺简单的:日本车根基更深,产品线丰富
消费者对它们的认可度也高得多
再说了,大众这个“亲切”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奥迪、斯柯达多品牌布局,像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每年都能卖出超过百万辆,尽管去年也有点下滑
丰田合作的广汽、一汽,去年销量涨了快25%
本田、日产也都表现不错
▶ 韩国车自身的“麻烦”也是说实话的硬伤
其实,咱们也不能全怪外部环境
韩国车自己也有不少麻烦
中国市场变化得太快了,本土品牌像比亚迪、吉利、长安那叫一个“火箭”似的蹿升
比亚迪去年卖了160万辆电动车,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
吉利、长安也都在电动、混动这方面追赶得飞快,价格又实惠
捷尼赛思这个豪华品牌,去年在咱们中国市场卖了才1400辆,尽管比前年增长了近300%,但跟奥迪的64万辆、保时捷的9万辆比起来
当下,咱们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份额越来越大,2024年全球电动电池装车量
韩国像LG、三星在电池地方那是“贼牛”,但整车品牌在咱们这边就没跟上节奏
结果本土品牌“蚕食”了不少中低端市场
▶ 品牌认知和消费者偏好,韩国车还差点火候
再说到品牌认知度,韩国车一直走的都是“性价比高”的路线
但当下咱们中国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了
你想,大众、奥迪、斯柯达这些品牌,像个“老大哥”一样,亲切得很,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每年都能卖出上百万辆,就算有点下滑
丰田这边合作的广汽和一汽业绩也稳得很,去年销量还涨了快25%
而日本车更是“根深蒂固”,比如说“日系车溢价”这个词,省油、耐用、可靠
像本田、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比韩国车“多出两倍”还多
韩国车到底哪里“卡壳”了
你说,韩国车的设计是挺亮眼
但耐用性和“高端感”确实有点跟不上
很多消费者觉得,买韩国车不如买德日车靠谱
韩国媒体分析说,现代起亚在宣传这方面没深入人心
营销策略跟不上咱们中国市场的节奏
你再看看,福特和Stellantis在咱们中国也都挣扎着,福特去年卖了28万辆,Stellantis更是只有7万辆
韩国车眼看要“走后门”了
▶ 全球对比,韩国车还得“硬核”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车的表现也不算“差”——现代起亚去年全球销量还下降了1%,大概在7.3百万辆上下
美国市场,现代起亚表现还不错,去年都增长了快8%和5%
更要紧的是混动和电动车挺受欢迎
但在中国,销量还是“低迷”得很
这几年,韩国企业用中国工厂当“出口基地”,不是专门在本土卖
2025年,它们的目标是全球销量增长2%,到7.39百万辆
但在中国的份额还是只有一成上下
▶ 中国市场的“战火”越烧越烈,本土品牌越起越猛
再看中国这边,市场竞争激烈得很
有200多个品牌在拼杀
咱们的本土车企,像比亚迪、吉利、长安
都是“火箭”一样“蹿”起来的
去年,比亚迪卖了160万辆电动车,增长速度快得都快“飞”了
吉利、长安也都在电动和混动这方面大展拳脚
这些国产品牌的价格低,技术也逐步追得上国际水平
▶ 品牌认知和未来路,韩国车还得“咬咬牙”努力啊
谈到品牌认知,韩国车一直走“性价比路线”,但在中国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了
德国车,比如“大众”,品牌名字“亲切”,奥迪、斯柯达都在布局
丰田合作的广汽、一汽,去年也都表现不错
设计是挺漂亮,但耐用性和“高端感”不足,再加上“品牌影响力”不够,消费者觉得买韩国车不如买德日车可靠
韩国媒体分析说,现代起亚在宣传上没深入人心,跟中国市场的节奏不匹配
结果就像“掉队”了一样
▶ 未来展望:希望现代起亚能“扭转”局势
但我觉得,现代起亚还是有希望的
去年,现代在中国的销量目标定在30.6万辆,想涨个20%以上,起亚也想搞个大新闻,目标17万辆
其实,集团内部有人说了,不能放弃中国市场,还是要推新车、搞研发
可惜的是,今年的车展它们都“缺席”了
长远来看,这条韩国品牌“走出去”的路,走得不算顺,海外市场倒是还算“挺”得住——去年11月,海外卖了59万辆
差不多是国内销量的五倍
▶ 总结一下:韩国车要“翻身”,还得“硬核”点
再想一想,韩国车出口到欧洲、美国那块倒是挺有韧劲,疫情期间供应链还算“稳得住”,但在咱们中国
确实还得“扎扎实实”地努力
欧盟对华加关税,韩国车出口中国的压力大了不少
但韩国在欧洲和美国的表现还算“过得去”
你说,韩国车要想扭转这股“败局”
萨德事件是导火索,但根本原因还是品牌影响力不足
德日车根深蒂固,韩国车还得“咬咬牙”努力,未来希望现代起亚能在中国市场“翻身”,毕竟市场太大了,拿下1%的份
起码能抵得上韩国本土的销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