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保时捷,即可获赠小米SU7。"5月22日,一位保时捷华北地区的销售人员这样描述他们的促销活动。
此次降价促销涉及的是保时捷的电动跑车Taycan,而除了Taycan之外,保时捷华南地区的一家经销商还透露,其Macan SUV也正在进行优惠促销,最高优惠可达16万元。
在优惠之后,这款入门级SUV的起始售价降至44.8万元。保时捷目前共有6款车型在售,Macan作为其中价格最低的SUV,曾是销量的主力军,常年销量排名第二。
Taycan则是保时捷唯一的纯电动跑车。然而,这两款车型今年的销量表现并不理想。保时捷的产品线还包括两款燃油跑车911和718,高端SUV Cayenne,以及轿跑Panamera。
根据保时捷近期公布的销售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为77640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保时捷的交付量仅为16340辆,同比下滑了24%。
保时捷一直深受中国女性消费者的喜爱,过去全球每售出6辆保时捷,就有1辆是卖给中国女性。但目前,保时捷似乎正面临销量和价格同时下降的挑战。是否意味着保时捷已经失去了中国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01
“买保时捷送小米SU7”
"并不是真的赠送一辆小米SU7汽车。"销售人员澄清说,"目前购买电动跑车Taycan,最高可享受32万元的优惠,这个优惠额度相当于小米SU7 Max版本的售价。"
小米SU7 Max版本的售价为29.99万元。目前,Taycan的起售价为89.8万元,这意味着消费者现在可以以大约60万元的价格购买到这款全新的保时捷Taycan。"
Taycan的降价力度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即使加上波尔多红真皮座椅等选装配置,总价也不会超过75万元。"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
她指出,自今年5月以来,Taycan的优惠幅度一直很大。尽管官方指导价并未下调,但经销商的实际销售策略显然与保时捷全球CEO奥博穆所坚持的"绝不降价"原则相悖。
"保时捷虽然口头上说不降价,但实际上在4S店已经给出了很大的折扣。"一位保时捷车主对记者说。然而,更大的挑战在于,即使大幅降价,保时捷在华销量依然不乐观。
一年前,中国市场还推动了保时捷全球销量的增长;而一年后,中国市场却成为保时捷跌幅最大的市场。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025辆。
相比之下,2023年同期,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了21365辆新车,同比增长了21%。短短一年时间,保时捷在中国的单季度销量就从增长21%转变为下滑24%。
自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然而,在7年的时间里,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加速下滑的巨大转变。
2022年,保时捷全球交付量达到309884辆,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93286辆,同比下滑2.5%,成为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变化发生在2023年,这一年保时捷全球交付新车超过33万辆,而中国市场仅为7.93万辆,同比大跌15%。进入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情况仍未有明显改善。
销量下滑的同时,今年一季度,保时捷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降至23.4%;利润率降至14.2%,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
02
电动车“起大早赶晚集”
从具体车型的销量来看,保时捷销量的大幅下滑主要归咎于其唯一的在售纯电动跑车Taycan。尽管保时捷是超豪华汽车品牌中唯一提供纯电动轿车和SUV的品牌,但其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却遭遇了重挫,给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今年第一季度,Taycan的销量仅为4236辆,同比大幅下降54%。这一销量的大幅下滑与保时捷对新能源领域的坚定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将继续全力推进电气化战略,逐步推出更多电动车型。"保时捷全球CEO奥博穆在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表示。
在这次车展上,保时捷还推出了全新纯电版Macan。与其他一些车企推迟电动化进程不同,保时捷认为电动车是其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奥博穆此前公布的计划,保时捷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电动车型占总销量的80%。
实际上,保时捷早在五年前就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但随后其电动化战略似乎陷入了停滞,错失了先发优势。"
电动化转型的缓慢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黄河科技学院的张翔教授表示。他认为,保时捷在新能源车型的投放上过于缓慢,Taycan作为一款小众车型,无法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此外,Taycan在技术创新方面也相对滞后,技术升级速度较慢。
"当前购买豪华车的消费者群体趋于年轻化,智能化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保时捷在新能源转型和智能网联方面显然落后于市场。"张翔指出。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上的新能源转型速度相对较慢,保时捷在欧美市场的销量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小米SU7的上市引起了广泛关注,其设计上与保时捷Taycan的相似性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小米SU7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
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小米已经与保时捷对标了三年,虽然差距依然很大,但他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我们终将超越保时捷"。
保时捷Taycan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设计、性能和操控,但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等方面的表现并未达到市场对高端车型的期望。"消费者购买保时捷主要是出于对驾驶乐趣的追求,而非智能驾驶。"
一位保时捷销售人员解释了品牌在自动驾驶方面的不足。此外,保时捷曾积极寻求与国内品牌进行平台合作,以实现这一目标,但与比亚迪、理想和蔚来等品牌的接触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从低端代步车到高端豪华车,品类繁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保时捷的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保时捷的潜在客户逐渐被中国车企所吸引。"张翔表示。
03
买国产高端车的和买保时捷的,是一拨人
Taycan和Macan曾是保时捷寄予厚望的两款车,但它们的销量下降给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Macan,这款作为保时捷入门级SUV的主力车型,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为20576辆,同比下滑了14%。
与此同时,价格更高的Cayenne SUV销量却达到了28025辆,同比增长了20%,这一现象反映出中产阶级消费观念的转变。
张翔分析指出,自主品牌高端化的趋势对Macan的入门级市场构成了冲击。国产品牌推出的5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方面超越了保时捷,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在过去,保时捷等豪华车是新富阶层的首选,保时捷的招股书显示,新车购买者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年收入平均为304万元人民币。
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增长主要来自收入日益增长的女性和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千禧一代。保时捷在中国的女性客户比例高达50%,2022年,全球每售出三辆保时捷中就有一辆销往中国。
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曾强调,中国车主的平均年龄较其他市场为低,女性车主在购买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保时捷的产品定位介于超豪华与豪华之间,入门款车型对许多努力攒钱的消费者来说是可望可及的奢侈品,也是许多BBA车主升级换车时的首选。
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和整体品牌向上,以及中国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豪华品牌正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保时捷在中国销量的下降与其车型换代、电动化发展和自身定位受限有关。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豪华品牌中。例如,法拉利、劳斯莱斯、宾利等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
BBA品牌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同样有所下降。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3.8%,而在美国、欧洲和德国市场却实现了增长。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销量也下降了约7%。
当前,四十万元可以买到的电动汽车选择众多,尽管品牌较新,但目标客户群与高端品牌相同。许多考虑购买入门级保时捷的消费者,也考虑过购买国产豪华品牌。
张翔预测,国内豪车市场将迎来变革,国产豪华品牌的崛起可能预示着市场格局的重大转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