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

最近老有朋友问我,怎么路上跑的国产车越来越多了?以前满大街的“两田一产”,现在抬头一看,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牌子都支棱起来了,连小区地库里,绿牌车都快占半壁江山了。你说合资车是不是要凉?我一开始也觉得不可能,毕竟人家底子厚、技术稳、品牌响,可真去4S店转了一圈,试了几款新车,我才发现——合资车,真不一定香了。

以前买辆车,图个省心耐用,合资品牌确实扛打。可现在的国产车,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能开就行”的水平了。拿最近热度很高的比亚迪汉EV来说,外观设计直接拉满,低趴的车头、溜背造型,配上贯穿式尾灯,晚上一亮,妥妥的“出片利器”。你再看内饰,皮质包裹、木纹饰板、大尺寸中控屏,豪华感一点不输三四十万的BBA。关键是,这车百公里加速才3.9秒,什么概念?一脚油门下去,红绿灯起步你永远是“上桌第一个动筷”的那个。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动力这块,国产车现在玩得可溜了。像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纯电续航够日常通勤,长途也不用焦虑,油耗还低得吓人,百公里才4升左右,真香!反观一些合资燃油车,百公里动不动就八九升,油价一涨,车主怕不是要“气的蹦起来”。更别说像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三电技术堆得明明白白,充电速度、续航虚标这些老问题,也在一步步解决。

智能化?那更是国产车的主场。L2级辅助驾驶现在都快成标配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用过的人都说“上头”。我试驾过小鹏G6,那个城市NGP,堵车时自己变道、超车、等红灯,比我开得还稳。反观一些合资车,智能系统还停留在“能连蓝牙”的阶段,语音识别慢半拍,地图更新还得靠U盘,这体验,劝退不?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安全性方面,国产车也不含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直接把电动车安全标准往上提了一大截。像吉利星瑞L这类车型,全系标配6气囊+ESP,车身刚性也做得扎实,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顶呱呱。合资车虽然安全口碑好,但很多车型还在用祖传的平台,配置抠抠搜搜,高配才有气囊,低配连ESP都省了,这操作,多少有点打脸。

空间和舒适性,国产车也更懂中国家庭。你看像理想L7,后排能放平,配上充气床垫,直接变“床车”,周末带家人露营,说走就走。座椅加热、通风、按摩,该有的全有。合资车呢?像本田CR-V,空间确实不错,但内饰塑料感强,底盘调校偏硬,过个减速带全家一起蹦,走路摇头晃脑不是因为有排面,是因为太颠了。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说到竞品,咱们拿比亚迪汉EV和特斯拉Model 3比比。Model 3操控是好,百公里加速也快,但内饰简陋得像毛坯房,冬天摸方向盘能冻手。汉EV呢?豪华感拉满,配置丰富,续航还更实在。再看合资代表丰田凯美瑞,省油耐用是优点,可车机卡顿、智能化弱、设计多年不变,老咕噜棒子的感觉越来越浓。相比之下,国产车更新速度快,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诚意满满。

还有像长安启源A07,这车你可能没听过,但风阻系数低至0.209,比很多跑车都低,不仅省电,高速还稳。内饰用料舍得下本,零重力座椅一开,那叫一个享受。这种细节上的用心,合资车很少见。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当然,也不是说合资车就一无是处。比如本田的发动机技术、丰田的混动系统,确实有两把刷子。德系车的底盘调校,高速稳定性依然在线。但问题是,这些优势在国产车的全面围攻下,已经不够看了。价格战一打,合资车直接“跌冒烟了”,可即便降价几万,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去看国产新能源。

更关键的是,国产车现在不只是卖车,还在卖体验。蔚来搞换电,几分钟搞定补能;理想搞家庭用户,冰箱彩电大沙发全安排;比亚迪搞技术,三电终身质保,打消你的一切顾虑。这种用户思维,是很多合资品牌还欠缺的。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所以你说,合资车会不会被挤出中国市场?我觉得不至于“挤出去”,但市场份额被大幅压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国产车已经从“能用”进化到“好用”,再到现在的“爱用”,产品力、服务力、创新力全面开花。以前是“国产车便宜”,现在是“国产车值”。

反观一些合资品牌,还在吃老本,产品更新慢,智能化掉队,价格还不肯低头。消费者又不傻,同样的钱,能买配置更高、体验更好的国产车,干嘛还要去选那个“装逼利器”但实际用起来硌手的合资车?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当然,买车这事儿,还是得看个人需求。如果你就想买个省心耐用的“买菜车”,飞度、polo这些小车依然靠谱。但如果你想要更强的动力、更智能的体验、更豪华的享受,国产车绝对是绕不开的选择。

国产车增多,合资品牌会被挤出?-有驾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