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起诉自媒体索赔1000万,风阻测试真相引发热议

阿维塔一纸诉状,将“苏黎世贝勒爷”告上公堂,索赔千万,这瓜吃起来颇有些“烫嘴”。

自媒体的声量日渐喧嚣,动辄面临这般“巨额罚单”,委实教人捏一把冷汗。

可平心而论,车企亦非“待宰羔羊”,任凭“不实之词”攻讦?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索赔1000万,风阻测试真相引发热议-有驾

此事,着实需细细咂摸一番。

缘起,皆因那锱铢必较的风阻系数。

阿维塔官宣0.21Cd,贝勒爷实测0.28Cd,这落差堪称“南辕北辙”。

须知,眼下新能源车市“内卷”至酣,续航焦虑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而风阻系数直接关乎续航里程,数据若有“掺水”,消费者岂能善罢甘休?

阿维塔的反击亦算迅疾,一场直播堂而皇之展开,央视亦莅临“站台”,声势颇为夺人眼球。

然结果呢?

实测数据为0.217Cd,与官方数据可谓“毫厘不爽”。

舆论风向似有反转之势,众人皆觉贝勒爷“颜面扫地”。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索赔1000万,风阻测试真相引发热议-有驾

可未曾想,贝勒爷的致歉视频中,又横生枝节,暗示直播测试车辆乃“原型车”。

阿维塔至此彻底“破防”,一纸诉状掷出,索赔金额直指千万。

个中,有几点颇堪玩味。

其一,这风阻系数,究竟几何?

汽车这精密仪器,参数繁复至极,然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无非续航、安全性、舒适度等寥寥数项。

风阻系数这般专业性极强的参数,于普罗大众而言,实属“雾里看花”。

况且,纵使略懂一二,不同机构、不同工况下测得的数据亦会“失之千里”。

正如阿维塔自身,更换轮毂,风阻系数便会产生变动。

那么,消费者于这浩如烟海的参数中,又该信谁的“一面之词”?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索赔1000万,风阻测试真相引发热议-有驾

其二,自媒体的边界又在何方?

当下,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无禁忌,口无遮拦。

然实情是,部分自媒体为博取流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夸大其词、捕风捉影,甚至“凭空捏造”,令人咋舌。

贝勒爷此番,是否为“吸睛”而故意“危言耸听”?

若果真如此,自当承担相应责任。

但反过来说,自媒体的监督职能亦不容小觑,总需有人敢于“仗义执言”,车企方能更加重视产品质量。

其三,车企应如何应对舆论漩涡?

往昔,车企公关惯用“捂盖子”之术,唯恐负面消息流出。

然时至今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一日千里,“掩耳盗铃”之举早已行不通。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索赔1000万,风阻测试真相引发热议-有驾

阿维塔此番,直播自证、权威背书、对簿公堂,一套“连环拳”下来,确也声势赫赫。

然其效果如何?

消费者真就笃信阿维塔的数据毫无纰漏了吗?

恐怕未必尽然。

毕竟,消费者并非“任人摆布的木偶”,他们更笃信亲眼所见、亲身体验。

此事,亦暴露出汽车风阻测试领域的某些弊端。

流程不够透明,标准不够统一,令消费者无所适从。

仅此一点,便足见汽车行业仍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

立足于贝勒爷的视角,或许自认只是“据实陈述”,却要面临巨额赔偿。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索赔1000万,风阻测试真相引发热议-有驾

而从阿维塔的角度观之,品牌声誉遭受损害,必须采取断然措施。

双方皆有其言之凿凿的理由。

当我们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于“自媒体造谣”时,是否忽略了更为深层次的症结:信息壁垒、行业标准阙如,以及车企与消费者之间那岌岌可危的信任关系?

话说回来,这千万赔偿,足以令贝勒爷“寝食难安”。

但此事,亦为所有自媒体敲响了警钟: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言行需谨慎。

与此同时,也告诫车企:与其耗费巨资“兴师动众”,不如将产品打磨至臻,以实力服人。

现如今,消费者最为看重的,终归是“真金不怕火炼”。

这场官司的最终走向,谁也无从预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将引发更多人对汽车行业的反思,对自媒体的审视,以及对自身消费行为的重新考量。

恰如开篇所言,自媒体不易,车企亦有难处。

然归根结底,消费者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