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城西的早晨,总有几位穿着老羊毛背心的老人慢悠悠骑着小电驴,额头皱纹挤出笑——谁家小孙上早学,谁家菜市场新来了香葱,在街角说一遍,电动车再“沙沙”开走。这种日常,城里外头差别大,但那辆小电动几乎成了很多老人移动的双腿。
“许大爷,听说你那老头乐又被交警拦了呀?”我在小区西门碰见维修铺的王师傅,他两手抹着油污,神叨叨地张望。
“唉,不让上路咧,说啥新政策,没牌不行!”许大爷扒拉了一下破车篷,叹了口气。其实今年起,城里电瓶车、三轮、那种滞销的“老头乐”,三无的就别想轻松开出家门了。内蒙古、河南、滨州……群里好几个亲戚都说到处查得紧,新来的都要有牌照保险才敢放心骑。
自打大伙儿认清“除了电动自行车,”其他像电摩、电动三轮、低速四轮车一样也纳进了机动车,反正没证没本儿,老头老太连借孙子的身份都不敢糊弄路卡了。前几日,楼下李大妈念叨:“靳师傅说,60岁再去考个摩托证,折腾得命苦,不如想办法买辆能不要驾照的小绿牌”。结果半天,还是绕回来,大家盯上了国标标准那一类。
前段时间,新国标GB17761一改,限速25码,整车63公斤往下,怎么都往更轻更慢靠。技术控老宋冒充专家,总说北斗定位系统加得,倒不是真的用,是怕人家偷偷改线路刷速度。我从来没觉得老人的驾驶欲有啥问题,就是怕监管不严出了岔子。顺便说一句,新来的国标车,绿牌一挂,最少小城里骑着妥帖。年检?甭管。续航嘛,隔壁老徐实测,一家子住五楼,下楼十分钟就能跑去邻市的水果批发点。
不过街头出现那种扫码骑的共享助力车,自去年起比小黄车还方便。盘锦姑娘冬天戴上头盔,手机扫一扫就能开,车友群讲究的是安全帽一定要戴牢,说去年冬天转弯滑倒,头没摔破。可惜有些市只让50-70岁用,有的区明令65岁打住,我姨就曾抱怨,差两天生日被拒令。政策得搜搜看,不然骑到头被拦着也没辙。
另外有人提电动助力车,就是那个长得像自行车,但稍踩脚踏板就有“飕飕”劲头。邻市派出所的人讲,大部分叫电助力的,素来没人查证备案,一天跑个十几公里也没人招呼,正适合活动差不多的老人锻炼。王师傅倒是笑骂:“别光指着它,家里摩托油依旧省不了。”有时这助力车还真能减减腿脚疼。
说到底,车合不合规,抓的是两条线:一、甭忘了头盔。头盔这事儿别嫌麻烦,沙县有人开专场查,一天查个五六趟,不戴头盔师傅直摇头:“老命还值点钱呐!”有个退休司机就因贪省事丢了头皮,这事老徐真见过,啰嗦几句不为过。二呢,就是不要糊涂载人,尤其孙子都接送上幼儿园,交警隔俩路口就等着,曾经有老太太怕麻烦推着走,结果发现旁边车道全是被拦下来的。
说几个稀罕玩意,有位表叔闲的无聊,特地折腾了一辆带“倒车提示音”的助力电车,还能蓝牙接播,不是改装就自己配的,说啥骑起来像小轿车。偶尔坊间还有传言,说有一批小众品牌出的限速神器,一插上电控板,平地跑得比小屁孩还慢,专为怕违规的老人设计,在市井小巷间混迹得很。
婆婆们偶尔抱怨:“办公室里头说,最贵的车险就是不愿买!”实际上,有些城市正试点老年人专属第三者险,跟小微车捆绑,卖保险的嘴还甜,总说“叔叔阿姨骑得安心,儿女才能少操心”。记得去年群里还热议一把,说某个品牌维修费一高,连老车换电池都快赶上买新车,无奈只能就地报废。
去年冬天,我家小区有辆掉了漆的电助力,被小孩藏在花坛后面,一挂上临时绿牌,忽然成了院里老人坐等抢骑的宝贝。只是后来风大雪急,老人没办法骑出去,车就和秋天的莲蓬一样,空壳放着,大家天天念叨明年该不该换款新的。
信源嘛,都是家里微信群、楼下铺子的王师傅、派出所邻居瞎侃里的掌故——别太当真,城管和交警说谁行就听谁的。如今,老人出行,各路险与爱恨情仇就和那老电动一声嘎吱,晃悠在巷口,人来人往,琐事每天还在发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