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遥遥领先”,吊打丰田?省省吧,丰田远比你想象的要强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聊车

说到丰田,很多键盘侠又会对其“口诛笔伐”,感觉好像都被自主品牌打爆了。

截至2024年,丰田已经连续5年全球销冠,国内比亚迪到顶的销量,也仅仅达到丰田的40%左右。

更可怕的是销量虽然约是比亚迪的2.5倍,但净利润几乎快达到比亚迪的6倍。

而比亚迪做电池起家,而电池又算是新能源车型的命脉,几乎可以说是吃尽时代红利,但和丰田还存在这样的差距,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那丰田为什么那么能赚钱?

电动化转型慢

与国内主流车企不同,在油车时代,其油车本身市场竞争力就一般,因而必须走新能源这条路。

早期的“油改电”终究要被市场淘汰,做新能源就得研发新平台,而这个投入是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有些新势力车企还没有盈利的原因之一。

而丰田的油车+油混的组合,本身在全球就比较吃得开,即便今天这种市场环境,在国内市场还能保持微弱的正增长。

因而本身守着一座金山,再冒着一些不确定性,过快的进行电动化转型显然是不明智的。

如2024年,其新能源车型占其总销量的比例甚至不到5%,而油车和油电混动经多年发展,技术成熟,成本可控,更容易保住利润。

但电动化是大趋势,这是全球都公认的一件事情,因而今年丰田与上海签订合作协议。

国产车“遥遥领先”,吊打丰田?省省吧,丰田远比你想象的要强-有驾

确认在上海金山区独资建厂,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预计2027年量产纯电车型。

2027年这个年份比较有意思,是众多电池企业预计固态电池能够量产的时间。

而早期的固态电池即便量产,其成本需要一定周期才能逐步下降,不大可能一开始就能装载于低价车型上。

而这个工厂只生产雷克萨斯的纯电车型会不会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而固态的电池如果出现,又会对市场格局产生较大影响,部分车企在前期投入的技术路线可能都会受到重大冲击。

与供应商共同成长

今年这种内卷的情况,国内供应商被主机厂压迫得不轻,有些账期甚至能到半年以上。

因而国家相关部门,也不得不介入,将账期缩短至60天,并提供相关“举报窗口”,这情况才得以稍见缓解。

反观丰田,账期就不说了,甚至前段时间因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主动给供应商涨价10%。(下图为网上摘录一段留言)

国产车“遥遥领先”,吊打丰田?省省吧,丰田远比你想象的要强-有驾

丰田为什么质量稳定,这些供应商功不可没,没有足够的利润,是不可能成就优质的供应商。

据盖世汽车收集的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50强,日本占了12位,中国占了4位。

中国4位名录如下:

1、宁德时代:电池为主

2、延峰:内饰件

3、均胜电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

4、中信戴卡:汽车轮毂

日本列举部分如下:

1、电装:排名榜2,仅落后于博世,几乎主要的汽车零部件都有涉及。

2、爱信精机:爱信的变速箱质量就不用多说了。

3、住友电工:线束、连接器等

4、捷太格特:转向相关,奥迪的托森差速器就来自于捷太格特。

除了宁德时代的电池以外,其它车辆的核心部件,我国供应商并不占优势。

而供应商也是需要不断成长的,但没有利润谈何成长?希望这次国家的介入,能够改善这个局面。

总结

这几年,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将新能源这条赛道托举起来。

有些方面的技术我们的确有些领先优势,但远没到“遥遥领先”的地步。

一些国际巨头更多是在观望,并缓慢入场,因而维持整个产业“健康”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畸形”发展短期也许可以带来销量数据,但终有一天会面临“后劲不足”的局面,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