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比亚迪9月销量同比跌了5.5%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比亚迪坏了菜了”,而是感觉有点好笑。
这感觉就像是那个常年考第一的学霸,有一次突然考了个第二,还是因为他前一天晚上通宵打游戏导致的,结果全校师生都跑过来围观,七大姑八大姨开始窃窃私语:“你看你看,他是不是不行了?”、“唉,这孩子是不是谈恋爱了?”、“肯定是之前抄的,现在露馅了”。
拜托,人家还是第一,只是增速慢了点,怎么就搞得跟天塌下来一样。这背后暴露出的,其实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态:所有人都习惯了比亚迪像个开了挂的修仙主角一样,每个月都在渡劫飞升,突然有一天,他只是在原地打坐调息了一下,大家就觉得他要走火入魔了。
这事儿的本质,不是比亚迪不行了,而是整个牌桌上的玩法变了。以前是打牌,大家还有点体面,你出个三,我出个五。现在是什么?现在是直接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最大的变量就是吉利。吉利这家伙,以前还装一下,现在不装了,摊牌了,它就是要当比亚迪的“影子武士”。你比亚迪出什么,我就像素级复刻一个什么。你出海鸥,我扔星愿;你卖秦PLUS,我银河L6糊脸;你整个宋Pro,我银河L7直接贴脸开大。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行为艺术,是“爱你,就变成你的样子”的典中典。
讲真,有时候加班写稿子,我真希望旁边工位也有个哥们能这么1比1复刻我的选题,那我直接躺平了。吉利这套打法,说白了就是压缩毛巾战术,你比亚迪辛辛苦苦开拓出来的市场,我直接拿个压缩毛巾扔进去,瞬间吸满水,膨胀成和你差不多大的东西。比亚迪的基本盘,就这么被硬生生啃掉了一块。这才是销量增速变慢的根本原因,不是你弱了,是来了一个和你一样不要命的。
更要命的是,比亚迪今年好像有点“走神”,总想搞点花里胡哨的。尤其是在高端化这件事上,它显得特别纠结,特别拧巴。
我作为一个也开过比亚迪,也体验过所谓豪华品牌的中年人,我必须得说,品牌这玩意儿,它真的是一种玄学。比亚迪想冲高端,就像一个常年在菜市场跟大妈为了三毛钱白菜吵得面红耳赤的实力派悍将,突然有一天穿上燕尾服,非要去米其林三星当主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损,但话糙理不糙。
你看仰望U8,二百来万的车,技术牛不牛?原地掉头、水上漂,简直是汽车界的雷电法王杨永信,专治各种不服。但结果呢?月销二百多台。这说明什么?说明买这个价位车的人,他买的根本不是车,他买的是一个“信仰图腾”,是一个社交符号。比亚迪的技术再牛,在“品牌玄学”这个领域,它还是个筑基期的新手,离人家奔驰、保时捷那种化神期的大能,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而汉系列呢?本来是个挺好的苗子,结果比亚迪自己心态爆了,为了走量,也跟着搞降价。这一下就把自己架起来的梯子给抽了。你不能指望消费者一边看着你的秦PLUS卖七万九千八,一边还要坚信你的汉EV值二十多万。这谁受得了啊?!这种操作直接引发了产品绞肉机的信任感危机,高端用户一看,好家伙,你这浓眉大眼的也开始玩性价比了?那我还装什么X呢?
这就是比亚迪的“道心”出了问题。它既想要“性价比”带来的巨大流量,又想要“高端化”带来的品牌溢价。结果就是精神分裂,两头不讨好。
但是,但是,这事儿就完了吗?比亚迪就真的要“成盒”了吗?
恰恰相反。
当我们把视角从这些销量数字的鸡毛蒜皮里拔出来,用一个更宏大的上帝视角去看,你会发现比亚迪这家伙,根本就不是在跟吉利、小米这些“人”在打。它是在跟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在打。
它的真正底牌,从来不是某一款车,也不是什么高端品牌,而是那个深不见底、三体人看了都想骂街的垂直整合供应链。这才是它的金钟罩铁布衫。当所有人都还在为了一块芯片、一块电池焦头烂额的时候,比亚迪能自己从沙子里给你搓出来。
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其恐怖的局面:比亚迪拥有掀桌子的最终解释权。
它想打价格战,可以瞬间把所有对手拉入地狱模式,让整个行业血流成河。它不想打了,想提提利润,它也能做到。全球16.5%的市占率,单车收入暴增到17万,这些数据才是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它不是一辆车在战斗,它是一个移动的工业帝国在碾压。
所以,比亚迪现在所谓的“艰难”,不是生存的艰难,而是“如何飞升”的艰难。就像一个修仙者,练成了天下无敌的肉身,但始终悟不到那个“道”。这个道,就是品牌玄学。
所以比亚迪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是当所有人都以为它要削尖脑袋冲高端的时候,它能毫不犹豫地扭头,继续把自己活成一个让所有同行都睡不着觉的价格屠夫。这是一种掀桌子的能力,一种“我不好过,你们谁都别想活”的终极威慑。
就问你怕不怕?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才是最恐怖的。能打,就是能打。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