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动车新国标遇冷,经销商库存堆得跟山一样,这事儿其实挺能说明问题的。现在大家出门上下班、接孩子、买菜,电动车一直是特别普遍的一种交通工具,速度快、灵活、便宜,连不少老人家都喜欢骑。但是最近出台了个新国标,本意是想让电动车市场更安全、更有序,但实施下去结果却是商家苦不堪言,老百姓也不太买账。
新规里边规定了一堆新要求,比如说什么塑料用量不能超5.5%整车质量,加了各种安全防护,像是电池组要防篡改,刹车性能得提升,还要装北斗定位、数据监控之类的功能。这些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和市场需求真是有点对不上号。
首先,价格涨得太快了。原来好歹两千多块的车,现在升级按新国标做完,三千多都打不住。可是以前的车能跑八十公里,现在的新车只跑五十公里,还限速,只能以二十五公里每小时慢慢游。你说这速度,早上赶着上班的年轻人会买吗?两点一线的上班族要的是方便、省时,而且原来的旧款车还能换更大容量的电池,续航加码,但新国标车,电池容量就那点,私自改还违规。这让不少人有点心里不服:钱花多了,可用起来没以前顺手。
再说充电口的问题,现在很多社区根本配套不齐,像北京那种大社区,一两百户能抢一个充电口,多的是人凌晨起来占位充电。你车子电池还小,续航不长,充电还困难,那换谁愿意买新国标车?很多人都是能撑一天就凑合开,真要天天排队、等着充电,那还不如坐公交了。
经销商这边也苦。以前旧标准的库存囤着,想着换新标准能赶上个好行情,结果新车上市,大家不感兴趣,库存卖不出去,店里堆着一堆车。车压在手里,资金也被压住,卖不动又不能打折大甩卖,因为有新规卡着,旧车还卖不出去。现在许多经销商都在喊亏本,不少小门店撑不住关张了。
有些人觉得新国标出发点是好的,就是为了安全,毕竟以前电动车火灾、刹车失灵的事儿也时有发生。但现实社会里的需求和政策不完全一致。安全当然重要,没人愿意赶着上下班还摊上电动车故障失控这种事。但市场的选择总是优先考虑性价比和便利性。你花更高的钱,换来更慢的速度、更短的续航、不方便的充电和限制多多的维护,谁会拍手叫好?
推广新国标电动车,肯定得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前面。很多人只是想买个省心的代步工具,没必要搞得特别复杂。比如那些北斗定位,真的有多少人关心?多数人更希望充一次电跑得远点,速度快点,骑得顺手点。再说老用户的体验也很重要,之前旧标准的电动车能用好几年,新国标一出来,旧车成“超标车”,要么强制报废,要么禁止上路,让老用户心里也堵得慌。
其实对于这样的政策推行,我一直觉得应该慢慢来,得有个过渡期。不是说一刀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不然,大量旧款库存卖不掉、商家亏本、普通人怨声载道,这不是规范市场,反倒成了“逼死”市场。最关键的是,政策立意要体贴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不能只看文件怎么写,得看落地后怎么用。像充电桩不足、车速太慢、续航变短,这些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你政策再完美,实际使用不方便,也还是要挨骂。
现在整个电动车市场脱离不了“安全与方便”这两端。搞安全没错,但别搞得大家出行都受罪。特别是上下班高峰,骑电动车是能省好多时间,要是新国标车距离一远点电池就不够,车速又慢,谁还愿意买?你看周围不少人还是在用旧款车,不舍得换新。一些拿着旧车跑黑市的,变着法儿避开新规。这样表面上看是规范化了,实际上用户体验没提升,安全问题也没根本解决。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买电动车就是为了方便,比如上班路远些、公交不顺,就靠电动车搞定。不少家庭都存了两三辆,孩子去学校、老人买菜,就真没办法靠摩托车或汽车。有了新国标,买车成本高得多,续航短、充电难,很多人就干脆不买了。经销商更是苦不堪言。一般说库存压个几十辆都算正常,如今一堆国标新车卖不掉,资金全卡在货上,扛不过去只能关门大吉。更有甚者,厂家和经销商对新车的预期落空,连带整个产业链都受影响。
大家都说落地要讲实际。比如电池技术能不能升级快点,提高续航、安全又不给用户添麻烦?能不能政府和企业一起把充电口配齐,方便居民随时充电?这些事儿解决了,买车的人自然多,安全和市场才能两边都好。只是现在政策一下推得太急,市场跟不上,普通人难接受,经销商也吃不消。
我觉得啊,政策推行得有节奏,有空间,别都想着一次性全解决。一刀切,说实话对商家和老百姓都太难了。新国标想让市场变规范,那得顺着市场来。现在这样,厂家造一堆符合新规的车,堆在经销商仓库里,卖不掉,亏本,谁还愿意继续干?经销商亏钱,厂家难做,产业链动不动就卡住。到最后,老百姓还是买不到想要的、电池跑得远、速度爽的车,充电也难,政策受益的又有多少?
其实,可以做得更灵活些。比如新国标和旧标准可以逐步交替过渡,允许老车继续卖,有个合理淘汰周期。这样商家能把旧车库存慢慢消化,用户也有时间适应新车。另外新国标里的有些要求像是北斗定位、数据监控,能不能只针对需要的群体,比如快递、电商的专用车?普通消费者是不是可以更自由,侧重安全和实用性?让政策既有“标准”,又能贴合实际生活。
大家生活中用电动车,很少是为了高技术,更多的是两个词:实惠和方便。能骑快点、能跑远点、早点到家、充电别犯难,才是用户最关心的。政策当然要上,但要接地气,别让大家为安全附加的“科技提升”买单,结果却生活更不便。
说到底,电动车市场这种库存堆积成山,根本原因就是新国标跟老百姓实际需求有点没对齐。只看到安全、技术升级,没看到用户使用习惯,要么就是实施太急,一下把原来的市场节奏打乱了。政策有进步,但别把大家用电动车的便利抹掉。安全不能以牺牲生活为代价,政策要是在市场和实际用车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大家才会心甘情愿掏钱买安全、买舒适,也愿意为规范买单。
最后,市场不是强推就能起来的。新规是好事,但一定要让用户的体验走在前头。不然,库存就还会压着,市场难起来,经销商苦,老百姓也开心不起来,最终愿景也只能画在文件上。安全和便利,得一起抓才有效果!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