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

发布会上,理想i8和8吨重的乘龙卡车以100公里时速正面相撞,结果理想i8的A、B、C柱竟毫发无损,反倒是重卡的驾驶室变形成了“背景板”——但这场安全秀却让理想和东风柳汽先后怒目相向,谁才是这个大瓜的幕后主角?

事情得从理想汽车的野心说起。

7月末,理想汽车在高调发布会上使出大招:一条理想i8正面撞击乘龙重卡、车型安然无恙的视频片段被播放出来,试图用惊人的安全性能为新车背书。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看似为购车者打了一针“强心剂”,谁料台下却炸开了锅,网友们瞬间集体化身福尔摩斯。

凭良心说,一台整整8吨的大卡车,被一台纯电SUV“撞掉”脑袋,还让SUV安然无事,不明觉厉但又让人直觉哪儿不对劲,这种画面就像用筷子戳翻了酒桶,不现实得让人一头雾水。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乘龙卡车的“官方吐槽”接连上线。

先是在评论区吐苦水:“搞得像我是来给理想垫背的,导演手脚太多了吧?”

甚至直接点名指责理想汽车虚假宣传,还在后续发声中表示碰撞测试简直不合物理常识——这架势,仿佛随时要“掀桌子”当场对质。

紧接着,东风柳汽官方声明更是火气上头,直指理想汽车严重侵权、名誉受损,要用法律维权。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理想汽车也不敢掉以轻心。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视频演示模拟了用户真实交通场景,整个测试过程完全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操作,车辆、场地和测试环节他们都没有插手,自认问心无愧、不背这口锅。

话音落地,外界却明显没买账——你不是用重卡当“人肉靶子”,借机蹭热度吗?

气氛一时间剑拔弩张。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再局限于哪家车企脸上有“安全光环”,反倒像极了一场花样百出的舆论争夺战。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乘龙卡车甚至通过技术研究院在线发布会,详细讲解了商用车与乘用车在碰撞测试、结构设计、安全标准上的巨大差别。

比如卡车要保证满载状态下驾驶员生存空间,采用了高强度钢制骨架、抗挤压性能极强。

换句话说,这场测试既没对比“重量级别”,评判方式还容易有失偏颇——你让一场“举重”与“短跑”的比赛,谁能公正地说哪个好谁差?

东风柳汽的工程师也没有藏着掖着,把一肚子的委屈讲明了:这场碰撞根本不按行业规范走,本来就和实际用车场景差距极大。

比如那辆测试用的乘龙重卡,还是空载状态,驾驶舱没有锁死(这很重要,卡车没负重时头部容易“甩出去”),这样测出来的结果能代表卡车安全吗?

司机安全空间是不是受损,驾驶门还能不能打开,这才是判断商用车安全与否的核心。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这可是汽车圈的专业逻辑,哪有仅凭一段炫酷视频就定义安全性的道理。

事情升级到这地步,直接把行业安全测试的公信力问题扔到了聚光灯下。

以往厂家“比安全”,要么依赖统一的中保研碰撞测试,要么像问界M9那样参加中国汽研主导的“超级夹击试验”,有专业科学的流程、第三方检测和标准化操作,所以结论更有分量、更能服众。

而理想这次的“爆炸冲突”,在权威专家和汽车圈里的人看来,已经“娱乐化”、变成流量表演了。

清华大学的张教授直言,现代车辆设计讲究“结构溃缩”,通过变形吸收能量,谁都不能用一辆大卡车车头甩飞,就武断下乘用车更安全的结论。

商用车分会李强也说了,检测要看碰撞后门能否打开、方向盘有没有顶到司机,不能光盯着金属有没有变形,安全的实质和“显摆”不是一码事。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对用户来说,本来信心值要靠科学公正的测试结果打底,可现在一场“极限碰撞秀”却让消费者越来越迷惑:到底安全测试还能不能信?

如果视频叫好就等于真的安全吗?

商用车、乘用车各说各话,以后汽车厂商到底该怎么秀肌肉才不会踩雷?

理想i8这单事件,无疑把“安全秀”拽下了神坛,让大众不得不重新打量安全测试背后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说实话,咱普通人买车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宣传一套、真实一套,谁都不想成为“实验小白鼠”。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为什么问界M9那种带全部流程、权威机构背书的测试没那么大争议?

理由很简单,大家信服于科学流程——有人盯、有人测、有人发报告,嘴上没艺术,结果却说话。

理想i8这招,虽然一时间火遍全网,但不在权威机构框架内,一旦出现瑕疵,说什么也容易种下“不诚信”的印象。

不怪网友敢直言“虚假宣传不能信”,这是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集体焦虑。

反过来看,乘龙卡车真的就没有问题吗?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恐怕也不一定。

如今自媒体的传播威力已经可以让任何品牌措手不及,这下先被“碰瓷”了,自己再不站出来解释就会被舆论“定性”。

而论及商用车安全,现实场景下道路工况事故层出不穷,只一味强调重载安全、驾驶舱坚固,也很难完全安抚公众关注的恐惧。

而且,很多事故并不是单一碰撞能说明全部问题,卡车的安全设计侧重点与乘用车完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大家天天都用“奇观”来定义安全标准,反而是偏离轨道的危险信号。

整个事件发展到现在,留给理想i8和乘龙卡车的难题,已不只是怎么回怼对方,而是怎么再赢回行业和消费者的信任。

理想i8碰撞重卡引发东风柳汽怒怼:安全测试还是营销作秀?-有驾

对于理想来说,首批新车上市没有激起太多市场声浪,加之内卷的价格战,本就需要用扎实硬核的产品力站稳脚跟。

可惜,流量和争议一同到来,激烈碰撞的背后,或许该好好思考安全测试到底该怎么做——是要继续走“极限营销”,还是老实本分打磨技术和标准化流程。

对于乘龙卡车来说,这场“做背景板”的遭遇固然委屈,却也提醒了商用车在公众视野中安全形象的薄弱,今后或许更要主动参与权威测试,别让客户担心“安全短板”成了自家标签。

最后我想,任何品牌如果想走得长远,光靠一场“土味碰撞秀”绝对不够。

汽车行业讲真还是得用权威说话,用事实积攒口碑。

安全是用生命换来的信任,企业可别为了流量营销而赌上公信力。

你我出门在外,都希望自己的车是那一层最安稳的“战壕”,不是舞台上的“道具”——这才是明明白白的安全底线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